黑鱼切片用上“中原刀法”
Fashion.hangzhou.com.cn  2022年05月13日 10:09:42 星期五  每日商报

在杭州众多的农贸市场中,论热闹,水湘农贸市场能算得上一个。即使你不知道具体的位置,顺着周围的人流和远远飘来的卤味香气,你也一定能找到这里。坐落于上城区昙花庵路100号的水湘农贸市场,十几年来,一如既往地保障着周边居民的餐桌。住在附近的小方说:“哪都可以不去,菜市场不能不去,水湘菜场每日必打卡。”

水湘农贸市场,布局方正,蔬菜摊、生鲜肉摊分列市场的左右两边,四周环绕着各种熟食、佐料、半成品及酒类的摊位。只要来过一两次菜场,基本就能熟门熟路地买到自己想要的食材了,很方便。

春天新上来的韭菜最好了,蔬菜摊前,老伯正挑着韭菜:“韭菜现在多少钱一斤啊,嫩不嫩啊?”“都好的,今天上的新鲜货,保管好吃的!”4元一斤的蚕豆,7块钱的杭茄,还有新鲜的葫芦……来自衢州的夫妇热情介绍着他们摊位特色的嫩南瓜的做法:“嫩南瓜就是这个季节吃,切丝清炒就行,吃的就是它本身清爽的鲜味,很方便的。”水果摊前的西瓜,被摊主切开来两半,露出红红的内瓤,边上的小孩,拉着奶奶撒娇:“奶奶我想吃西瓜,好想好想吃,你给我买嘛!”

水产摊位一个醒目的手写招牌写着:“黑鱼切片,中原刀法”。摊主来自河南,在水湘菜场卖鱼已经11年了,他的手艺在水湘菜场里小有名气,周围商户说他切黑鱼又快又薄,别人切不出来。

还有的摊主,在展示他今天新上来的好货,大甲鱼、梭子蟹、皮皮虾……“你看看这皮皮虾,好不好的啦!只只都有膏,我帮你挑绝对ok的!”这些,和市场里此起彼伏的扫码收款声……组成了水湘农贸市场热热闹闹的每一天,这感觉,熟悉又亲切,像是回家。

特色本帮熏鱼 开店6年只卖3种东西

对菜场小白来说,去菜场买菜必备的一招,是学会“凑热闹”,哪里人多,哪里的东西就不会差。要知道,大家都是菜场里买菜几十年的老手,可在行,跟他们后面错不了。

在水湘农贸市场的角落里,一家不到五平方米的小店,队伍已经排开了。“嗯,好香,是熏鱼的味道!”小店不大的门面上挂着“管平特色本帮熏鱼”的招牌,店里只卖熏鱼、椒盐仔排和酥炸咸蹄三样东西。

到店的时候老板不在,店员小朱说:“熏鱼是我们的招牌,蹄髈和仔排也不错,好多人来打卡。”排在前面的大伯点了份椒盐仔排,很热心地说:“蹄髈太大啦,你吃不掉的,买份仔排刚刚好,都好吃的。”

店员介绍熏鱼的糖醋汁是独创的,用了30多种材料调配而成。做熏鱼的草鱼,都是当日在店里现杀现切,很新鲜。鱼块炸至金黄,配上糖醋汁,趁热吃,吃的是鱼肉的酥脆,放凉之后,糖醋汁慢慢浸入鱼肉,味道更为香浓。

“排骨我们都要炸两遍的,这样吃起来才好吃。”这家店开了6年,店员小朱已经在这里干了5年,说话间手上的动作也不带停的,炸排骨、放调料、包装……炸制两遍后的仔排配上孜然和椒盐,香气扑鼻。酥皮很薄却不失它的脆度,保留了排骨肉本身的口感。软嫩多汁的排骨肉和松脆的酥皮,是炸物爱好者的首选没错了。

“煎包卖光了,明天赶早!”这家13年小店不简单

临近中午,水湘农贸市场外围的小吃店做完早餐生意后,都开始清理打扫,而老王煎包店的客人依旧络绎不绝。煎包是店里的招牌,要想吃到必须得赶早。“老板来10个煎包”,“煎包卖光了,现在只有煎饺和小馄饨了。”这样的对话,老王一天要重复多遍。

店主老王,和老婆一起,在水湘农贸市场开店已经13年了,夫妇两人都姓王,所以起了这个简单的店名“老王煎包店”。

每天的煎包基本都不够卖,老王说,煎包要用发面,得提前准备好,比较费时,每天大概就准备五六十锅,基本上午就卖完了。煎包个头大肉馅足,发面皮松松软软,煎包底酥酥脆脆,再加上肉汁,口感丰富。店里还有煎饺和小馄饨,煎饺一般卖到中午一点多,也就卖得差不多了。虽然煎包是招牌,也有人独爱老王家的煎饺,“我儿子就爱吃你家煎饺!”一位客人在店里和老王闲聊说道,又打包了20个煎饺回家。

每天深夜两点开始发面,准备馅料,五点准时开店,老王夫妇无论何时,都保持着亲切的笑容。“老板两份馄饨……”不用客人说完,王阿姨就接着说“两份装一起,不要葱花对吧。”客人笑着点点头。来店的许多客人都是常客,王阿姨都用心记住了他们的喜好。有顾客提出“我的四个煎饺要焦一点的。”老王也会细心在一锅里翻找出看起来比较焦的四个煎饺。

做吃的东西,需要处处尽心,吃到嘴里的东西,一吃就能感觉出来。“我们卖的东西都很简单的,种类也不多。” 老王笑着指了指老板娘“我不太会说话,让她说吧。” 王阿姨也不好意思地笑了。“简单”是老王夫妇对自己店铺的评价,简单的事情能重复做13年,也是件不简单的事情。

手工现包的小馄饨加上2勺榨菜,再配上金黄酥脆的煎包、煎饺,一顿下肚,足以安抚肠胃。

农贸市场里最多的,就是精心为家人挑选每一顿饭菜、用心经营生活的人们,但这也最珍贵。有时间来水湘,逛逛吃吃,偶尔体会一下热气腾腾的生活,也不错。

作者: 编辑:张泓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