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快递小哥”当“身边人”
Fashion.hangzhou.com.cn  2023年02月13日 10:53:18 星期一  城报

三年来,虽然不少人都遇到过快递延期的问题,不过,大多数人也在此期间意识到,疫情之下还在奔波工作的快递小哥非常辛苦。

让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先前全国数十座城市的上万名京东快递小哥,奔赴到上海、北京、重庆等地进行异地支援。慢慢地,人们把“送快递的”这个称呼改为“京东小哥”“快递小哥”,他们在勇敢和默默付出之余,获得了信赖和尊重。

这些经历和记忆,让73.1%的人表示对快递小哥更为理解,69.5%的人对快递小哥表示感谢,40.1%的人对快递小哥表示尊重。

快递百态,连接寻常百姓家

是人和物的牵连,也是人与人的羁绊 寄出的是快递,传递的是情意

在过去的三年中,快递如同城市乡村的“毛细血管”,让不同地域的人得以连接,并不断为彼此输送“养分”:人们在网上买药、买菜、囤物资,快递到家,就是幸福到家;发货/收货不便时,快递员按照人们的需求上门服务,快递畅通,生活就有安全感;线下见面受阻碍时,人们通过快递给家人朋友寄抗原、寄药品、寄礼物,寄出一份快递,也传达了一份情感……

足以见得,这三年,人们的生活和快递联系更紧密,收寄之余,传递的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人们收寄快递要求有所改变 62.8%的人首要考虑快递速度

经历过特殊时期的快递状况,人们在收、寄快递时在意的要素有所改变。整体来看,人们对快递的要求是既要快也要稳。

虽然不少有过快递延期经历的人表示理解,但在给家人、朋友寄快递时,“快递速度快”依然是人们选择快递公司时最主要的原因,占比62.8%。还有58.3%的人在意“对方收货方便”,在他们心中,“家人少走一段路,自己就多一分安心”。

但不同城市对快递诉求的重要程度排序不太一样。一线、新一线城市更看重配送能否送货上门以及收货时间的便利性。在这些城市中,生活节奏相对较快,人们更追求快递的“方便”。相对来说,四五线城市没有那么看重快递时效,但对快递物品的完整安全非常在意,他们更看重快递员的服务专业水平和态度。

日常生活和快递联系更紧密 15.6%的人更频繁使用快递

出门不便,不仅让线上消费的场景变多,也让人们在寄送物品上更依赖快递。不少人表示,在“收寄家人朋友的礼物”这一场景中,更离不开快递。

数据显示,过去3年,接近五成人收寄快递更加频繁,其中31.3%的人表示收寄快递的频率高了一点,15.6%的人表示明显更频繁。具体到快递量,72.5%的人表示,每周的快递量增加了1-3个,21.6%的人表示增加了4-6个。

人们在日常用品和生活物资上更依赖快递了。79.4%的人在纸巾、清洁用品、个人护理等必备的日常生活用品上更依赖快递。66.4%的人在购买和互寄生鲜、速食、口罩、药品等即时生活物资上更离不开快递。

快递给生活带来了什么? 72.6%的人认为带来了便捷感

三年来,快递似乎正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一些新的意义。快递承载的已经不仅仅是物品本身,快、稳、安全或许只是基础,再往上一个层面,快递是人和物品之间的牵连,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羁绊。

在“快递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问题下,最多人认为快递是便捷感(72.6%),在线下生活受阻的时候,快递为生活提供了方便和效率。49.2%的人认为快递为他们带来了安全感,下单和寄出快递之后,包裹快速、稳妥地送达,是他们生活确定性的来源之一。还有41.1%的人认为快递带来了希望感,32.2%的人选择了体验感、27.8%的人选择了新鲜感……人们的需求和感受不同,快递的意义也丰富多彩。

快递成为新的情感纽带

超5成人给父母寄得更频繁

在如今,互寄快递成为一种表达情感的社交方式。人们不仅更频繁收快递,也更频繁地寄快递。在寄送对象中,亲朋好友是绝对主力:排名前三的分别是父母、朋友和同事。

无论在哪个年龄阶段,大家普遍表示和父母的快递联系更多。52.2%的人给父母寄快递更频繁,此外,80后(30.3%)、75后(18%)、75前(25%)给子女寄快递的频率相对较高。

在线下见面不方便的日子里,人们通过快递给家人朋友寄抗原、寄药品、寄礼物,寄出一份快递,也传达了一份情感……在调研中,大多数人都表示,在疫情期间收到最多的是家里人寄来的包裹。

作者: 编辑:张泓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