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向往,在于对爱的内在探索 |
Fashion.hangzhou.com.cn 2023年02月23日 10:18:38 星期四 城报 |
简简单单 物质匮乏的50年代,婚礼一切从简,但始终隆重。用一款红木箱做彩礼,就可以盛载含蓄又热烈的爱情;高亢、欢快的唢呐一响,新娘就坐着大红花轿出门,路上还要撒一把水果糖,她的笑比大红花更明艳动人。那个年代的结婚证形似奖状,正式、崇高、庄重,上面除结婚人的姓名、年龄、籍贯、签名,以及证婚人的签名外,没有任何绚丽的图案。 低调自由 新中国成立后,《婚姻法》颁布实施,包办婚姻逐渐成为历史。两个人相识是从看到对方的照片开始,心动了,才靠近。婚礼的筹办有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流程。虽然赶上困难时期,但结婚开始有点讲究,嫁妆是“奢侈品”结婚三大件:大木床、大木桌、大衣柜。结婚得凑够“36条腿”或“72条腿”。 三转一响 70年代,爱情是信仰的共鸣,爱的表达开始外化,婚礼也开始热闹起来。经典的“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开始出现,再加上收音机,合成“三转一响”,成为婚礼标配。最热闹的场景是,新郎和新娘在婚礼现场要当众吃一个悬吊在空中的苹果,大家一起逗啊、乐啊!爱情不再是关上门的传情达意,而是悄悄打开了门缝…… 自由恋爱 随着思想的开放,自由恋爱开始悄悄地在年轻人之间时兴起来。80年代大多数几代同堂,只要家里可以腾出一个房间做婚房,两个人就可以商量着怎么结婚了。结婚时新人会穿着自己新买的衣服,胸前再贴朵大红花,邀请亲朋好友热热闹闹地摆上几桌就很风光了。那时的结婚证已从奖状式变为护照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文书。 渐渐有自己的标准 90年代,市场经济推动行业间不断竞争和融合,人们的观念逐渐张扬和开放。大胆地拥抱、亲吻,自由恋爱之火熊熊燃烧,跨国恋、洋媳妇等不断出现。传统的三大件不断升级换代,“彩电、影碟机、音响”和“三金一木”先后亮相。这时的婚礼更加西式,婚纱照、礼服、花车、录像形成新组合,成为标配。西式婚纱进入中国,丰富了婚纱照的样式,也更彰显新人的美丽。这时,镜头开始介入,婚礼录像随之时兴起来。 个性化的“精而美” 新时代,我们获得了空前的发展自由。互联网社交平台层出不穷,电视相亲、网络交友、相亲会已司空见惯。我们的选择更加多元,物质、理想、情感、颜值、才华等,都是一种吸引力。婚礼仪式越来越像一场炫目的演艺盛典,随着新人审美及消费水平提高,逐渐催生出了“精而美”的新式婚宴文化,有些年轻人更热衷于自由自在的旅行婚礼,因为它不仅可以充分享受二人世界,而且可以欣赏到迷人的人文自然风光。 6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 城报微评 对婚礼真正的向往在于对爱的内在探索 结婚,这件终身大事,每一个年代都有专属的记忆。“要结一种很新的婚”,似乎正在成为当代年轻人的共识。尽管每个人婚礼的具体安排都不一样,但他们对婚礼的态度有很多共同之处:不要按部就班的踩点位、每个环节都要有它的意义、凡事以自己的感受为主……除了“简洁”和“专业”之外,对婚礼的要求还有“回归初心”:一段值得纪念的经历。 用年轻人的话来说大概就是:“我很难描述对理想婚礼的期待,只希望它是属于我自己的婚礼,没有任何我不想要的环节,整个节奏是我自己喜欢的节奏。”年轻人开始拿回自己婚礼的主动权,多元化地去选择喜欢的婚礼形式,拒绝卷入流水线式的婚礼套路,按照自己的方式操刀婚礼,砍掉不喜欢的环节,只保留自己想要的。归根结底,对婚礼真正的向往或许更多在于对爱的内在探索,对爱情、亲情以及友情的表达,以及对自我生命旅途的回望。 |
作者:记者 王佳婷 编辑:张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