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河的唐诗之路
Fashion.hangzhou.com.cn  2023年02月28日 10:23:50 星期二  萧山日报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初三,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

这个日子,在绍兴兰亭,42位名士,在水边嬉戏、喝酒、吟诗,以祓除不祥。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在随后的一千多年里,这个日子,会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标杆。

东晋名士多淡泊名利,鲜有诗作流传于世,王右军因书法成就高而留下了《兰亭集序》这样的文字。支遁、许玄度这些名士,热衷于清谈、唱吟、隐居,所以他们的文字在宋以后几乎不存。

这些文人雅士的潇洒做派,几百年后,有一大批“粉丝”追随。在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刘禹锡、贾岛等400多位诗人,从钱塘江边的西兴、渔浦出发,沿着浙东运河,过镜湖,溯曹娥、剡溪,追寻东晋名士的足迹,载舟扬帆、击节高歌,最终抵达天台山的石梁飞瀑,留下了1500多首诗歌。

这一条众多诗人经过的路径,被后人称作“浙东唐诗之路”。

一条浙东唐诗之路将无数文人墨客送到了江南,一部盛唐文学史,半部在浙东。

以今人的眼光去看这一次浙东诗歌的旅行,你就会发现,其实,这也是兰亭集会的后续。在唐朝,杭州、越州、明州,乃至浙东,或整个浙江,在经济上、文化上,都是比不上中原的。跟发达的中原相比,浙东算得上是蛮荒之地。为什么被称作蛮荒之地的浙东,却吸引了这么多诗人前来?这些诗人们之所以来浙东,是为了追寻心中的理想,追寻王右军、许玄度们洒脱、高古的风貌。多少诗人就是为了追寻先贤而来到浙东。李白说:“入剡寻王许”,刘长卿说:“剡溪多隐吏,君去道相思。”他们表达的大致是这个意思。

许玄度,就是许询,受王右军邀请,曾参加兰亭集会。征辟不就,舍宅为寺,文义冠世,先后在萧山城西萧然山、许贤九山、楼塔皋屯隐居。许询曾在许贤九山隐居过,这个“九山”,就是义桥镇黄石垄水库溢洪道口的牛头山,也曰“究山”。牛头山上有开善资宝寺,又称慈云寺,为其幽居之地。

许询最终选择在楼塔镜台山(今名百药山)隐居,《世说新语·栖逸篇》曰:“许玄度隐在永兴南幽穴中,每致四方诸侯之遗。”王右军与之神交,常常赶来和他一起唱和诗词。许询在镜台山,可能辨本草、采药炼丹、亲自服用验证,以及自作自咏诗歌、自撰文献,自得其乐。也许,许询活到中年就去世,也可能与采药炼丹、亲自服用验证有关。

许询隐居被世人传为美谈。百药山上有重兴寺,今圮,原是许询的宅第。寺庙遗址有断壁一堵,古井一口,还有些许断石条。传说许询在此羽化成仙,想当年许询在此筑寺采药,炼丹修道,什么时候修炼成仙,方志没有具体记载,估计是在百姓心中成的仙。

据民间传说,支遁在离镜台山不远的道林山讲授庄子的《逍遥游》,与许询一样的追求“心隐”,以幽雅从容的风度,过着风流潇洒的生活,这种方内名士与方外高僧所追求的山水之间,静心寡欲,不慕私利的生活方式,徜徉于山水、清谈、诗酒的绝妙风流,受到当时文化名士的强力追捧,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也相当深远。最值得大书的是,王右军、许玄度是北方士人,在南方隐居之时,也有可能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也会在萧山、山阴一带传播过北方的文化,这种可能性,是比较符合士人性格的,也给当地带来开化。

许询写下许多诗词,可惜的是,大多散佚或存残句,仅《竹扇诗》比较完整地留存于世:“良工眇芳林,妙思触物骋。篾疑秋蝉翼,团取望舒景。”简文帝称“玄度五言诗,可谓妙绝时人。”其被尊为东晋玄言诗人的代表。后世谢灵运的山水诗,白居易诸人的说理诗,宋明理学家之诗,都或多或少受其熏染。

之后,永兴河上游许询曾经隐居的镜台山,成了历代诗人的朝拜圣地。许询在东晋,粉丝阵容强大,包括地方长官、文化名人、天下名僧,甚至包括简文帝。在浪漫的唐诗时代,许询的粉丝团达到了一个巅峰,像李白、杜甫、李商隐、骆宾王、刘长卿、杨巨源、韦应物、皮日休、贯休等,均用诗歌来点赞过许询。仅《全唐诗》就录有数十首诗篇来点赞许询的。其中,“铁杆粉丝”的诗人就有三位,他们不仅对许询辞荣不仕、纵情山水的崇高无限向往,而且还实地到达镜台山,表达对“仙人”的敬仰之情。

王勃曾到镜台山,追慕许询风采。山下有一水潭,当地人俗称“龙尾巴潭”,潭不大,但水清味甜。王勃抬头仰望镜台山,望着倒映在水中的镜台山,即兴赋诗一首《咏龙尾巴潭》:“崔嵬怪石立溪滨,曾隐征君下钓纶。东有祠堂西有寺,清风岩下百花春。”后人把此诗刻于潭边石上;王勃前脚走,孟浩然后脚就到,他访仙人洞,观玄度石、仙人潭,宿重兴寺,留《宿立公房》诗一首:“支遁初求道,深公笑买山。何如石岩趣,自入户庭间。苔涧春泉满,萝轩夜月闲。能令许玄度,吟卧不知还。”温庭筠克服重重困难,来到许询的归隐之地,在重兴寺前,诗兴大发,写下一首《题萧山庙》:“故道木阴浓,荒祠山影东。杉松一庭雨,幡盖满堂风。客奠晓莎湿,马嘶春庙空。夜深池上歇,龙入古潭中。”以寄托自己受伤的心灵。

这三位许询的粉丝,虽然在楼塔不曾谋面,但都在凭吊许询之后,走向了心中的“闲云野鹤”,一跃成为唐朝诗歌璀璨的“星座”。王勃去了南昌,写下了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成就一代大家,像前辈一样拥有无数粉丝;孟浩然寄情山水,成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温庭筠潜心填词,上承南北朝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或许,他们的文学成就,就是从叩拜许询的释怀而引发吧!这样说来,来自东晋的许询,是唐朝诗歌“蝴蝶效应”的发轫者。

在楼塔当地,还有一种传说,黄巢兵败在重兴寺出家为僧后,作过一首《自题像》:“记得当年草上飞,铁衣著尽著僧衣。天津桥上无人识,独倚栏杆看落晖。”并听从山下溪边洗衣老妇的一句劝,从此放下屠刀,不再杀人。

如此看来,永兴河真是一条神奇的河,虽短不宽,但历史上众多名人与此有关,王羲之、许询、支道林、谢安、孙绰、孟浩然、温庭筠、王勃、刘长卿、丘丹、许伯会、黄巢、钱谬、刘伯温,留下数十首诗作,所以,永兴河完全可以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支线来加以研究,加以发扬,加以广大。

楼塔是许询的归隐之地,也是浙东诗歌传送的重要节点。溯永兴河而上,在楼塔分为两支,一支为永兴河发源地富阳黄弾,一支为永兴河支流诸暨的次坞溪。别小看这两条小溪,却是诗人们以楼塔为中心,纵情浙东山水的重要交通线。去富阳,可达富春江,与钱塘江诗路相连;去诸暨,可与越中山水诗路相连。

诸暨五泄,有72峰、36坪、25崖、10石、5瀑、3谷、2溪、1湖,为五泄构成了天然的山水画卷,因此吸引了众多诗人前来。李白曾在咏《西施》诗中写道:“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鱼玄机在《浣纱庙》写:“吴越相谋计策多,浣纱神女已相和。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范蠡功成身隐遁,伍胥谏死国消磨。只今诸暨长江畔,空有青山号苎萝。”其他如王冕、周镛、陆游、杨万里、廖虞弼、陆游、杨维桢、杨维成、徐渭、唐寅、徐霞客、陈洪绶等先后来此,或吟诗作画,或题词撰文,赞叹不绝。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除王勃外,“初唐四杰”的另一个重要人物——骆宾王,曾写过一首《早发诸暨》,写自诸暨出发所经一路之风光:“薄烟横绝巘,轻冻涩回湍。野雾连空暗,山风入曙寒。”其描写山中清冷之景,意境深远。后来,骆宾王经次坞溪、永兴河顺流而下,经楼塔,到戴村,向西拐个弯,进入永兴河支流七都溪,再溯流而上至骆家舍隐姓埋名,成为萧山第二个著名诗人隐居之地,也为后世留下了不尽的文学素材,以此为题的诗文源源不断,不乏佳作,也不乏追随者。明代著名学者、兰溪人胡应麟的《侍御骆宾王》诗:“岳岳临海公,奋袂起菰芦。义军举大泽,百万奋一呼。虹霓切云汉,两泽滂泥涂。操我七寸管,问彼六尺孤。片言吓淫牝,一战枭群奴。”是其中的代表,后人不以成败论英雄,对宾王之辈,不乏褒奖,对其忠实护唐的事迹和文名贯世的才情赞誉有加。

永兴河在义桥并入浦阳江,然后在闻堰与钱塘江合流。沿江的渔浦、西陵、闻堰、义桥、新坝等埠头,都有天然内河或人工内河与浙东运河相连。历朝历代的诗人们,从这些渡口出发,成就著名的“浙东唐诗之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清乾隆四十七年,义桥云峰山下的开善里,由北坞人金兰联络诗友组成云峰诗社。他们把家乡山水题为“开善八景”诗,互相唱和、互相切磋,在萧山、山阴一带颇有名气,以收录他们的诗词为荣;如今,义桥镇被评为“中华诗词之乡”,涌现了一大批现代古诗词爱好者,他们讴歌家乡,或吟诗作画,或题辞撰文,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赞美。起于魏晋,盛于清朝,发达于当代的“诗歌风暴”,一代追寻一代,诗歌代有人才出,生生不息。

在这条诗意摇摆的永兴河边,醇厚的水乡民俗味儿,并没有走丢在浩荡的唐诗里,也没有迷失在“桨声灯影”“花花美景”的小资情调里,在这样的河边,幻想一名诗人的爱情,也许,是对这条唐诗之路支流的最高褒奖。

作者: 黄建明 编辑:张泓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