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有群人靠“鼻子”吃饭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2年10月09日 09:04:52 星期二  来源:每日商报

遇到臭水沟、垃圾堆,绝大多数人想必都会选择掩鼻而过。而在杭州,我们的身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去寻找这些恶臭地方,去闻这些恶臭的气味。他们被称为嗅辨员。

前天,杭州天子岭环境卫生监测工程技术中心的嗅辨员们刚去了一趟萧山,为萧山的一家屠宰场做了现场勘测,准备为屠宰场提供臭气数据。

按照规定,某地一旦被嗅辨员判断为异味超标,有关部门将按相关的法规进行处理,违法、违规单位有可能受到相应的处罚。也就是说,他们给臭气定的罪具有法律作用。

嗅辨员属于特殊、新兴的职业,在杭州人数极少,几乎都分布在省环境监测站、市环境监测站和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

因为工作的需要,他们不能抽烟、不能喝酒、不能有嗅觉疾病,并且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具有嗅辨员资格证。杭州天子岭环境卫生监测工程技术中心的嗅辨员们的主要任务,是对天子岭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和趋势进行监测。

空气中的恶臭指标就是其中的一个监测项目。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恶臭污染物控制指标有氨、三甲胺、硫化氢、甲硫醇、甲硫醚、二甲二硫、二硫化碳、苯乙烯、臭气浓度等九项。

仪器、设备一般只能测量出前八项单一气体的浓度指标,第九项的综合性异味的浓度往往无法判断,因此,就需要有一群嗅觉灵敏的人通过嗅觉实验的方法进行测试。

于是,嗅辨员这个岗位就这样诞生了。天子岭环境卫生监测工程技术中心的技术负责人范成英介绍,他们中心共有8名嗅辨员,其中6名是女性,2名是男性。

他们有一定的化工、环境专业背景,经过严格的培训考核,具有嗅辨员资格证,年龄均在18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

臭还是不臭?仪器不能代替我们的鼻子

蔡红就是其中一名优秀的嗅辨员。她于2008年到杭州天子岭环境卫生监测工程技术中心工作,随后在单位的安排下,经过培训和考核成了一名嗅辨员。

蔡红说,嗅辨员上岗都需要一本上岗证,叫做嗅辨员资格证,考这本证需要通过理论考和实践考。所谓的实践考其实就是鼻试。

她还清晰地记得当年自己参加考试的内容。她说,考官给他们每人发了5张大小相等的白色纸片。每张纸片的一端都被无色的液体浸润了,其中3张是被无臭液体浸润,没有气味,另外两张则是被经过调制的标准臭液浸润。

有气味的两张纸片气味非常淡,很难分辨。应试者如果有一次嗅辨错误,就不能通过考试。她说,那天她准确地找出了这两张有气味的纸片,并闻出其中一张是烟草味的,另一张是花香味的。

同人体的其他感官器官一样,鼻子的灵敏度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日渐迟钝。所以,嗅辨员资格证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每隔三年,他们就需要重新检验一次鼻子的灵敏度,如果没有通过闻臭测试,就不得不“下岗”。

需要持证上岗每3年要重新验鼻

因为仪器和设备很难监测出混合气体中异味的大小,嗅辨员的鼻子成了判定恶臭是否超标的最终法宝。

如果检测机构通过了浙江省或杭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恶臭”指标的计量认证,并且检测机构的嗅辨员取得了资格证书,那么他们给臭气定的罪就具有法律作用。

按照规定,某地一旦被嗅辨员判断为异味超标,有关部门将按相关的法规进行处理,违法、违规单位有可能受到相应的处罚。

他们给臭气定的“罪”具有法律作用

1瓶样品空气6名嗅辨员至少要闻30分钟

嗅辨员的工作环境如何?他们又是如何工作的?记者昨天参观了他们的嗅辨实验室。

与我们想象中充满各种恶臭的工作环境完全相反,嗅辨实验室干净,并且没有异味,温度控制在17-25度。

实验室分为配气室和闻气室两间,外面一间为配气室,是配置臭气样品的场所,里面一间是闻气室,是嗅辨员鉴别臭袋的场所。

在配气室的墙上挂着一幅“嗅辨实验流程图”:将采样瓶真空处理——现场采样——避光运回实验室——多次配气——多次嗅辨——数据记录——结果计算——判定结果。

紧贴着墙有一张大桌子,上面堆满了透明的空气袋,空气袋中装着大约3升经过活性炭过滤的干净气体。一名穿着白大褂的配气员正从一只可乐瓶大的透明玻璃瓶中抽气,按比例注入到空气袋中。

记者注意到,桌上的这些空气袋上标有“1”、“2”、“3”的编号。

配气员只会给3个编号中的1个袋子注入样本气体,至于是哪个编号中的袋子,身在闻气室里的嗅辨员完全不知情。

做一轮空气中的恶臭指数监测,正常情况下需要8名嗅辨师。一个人专门打气,一个人负责配气,六个人进行嗅辨。

完成配气后,配气员会将这些袋子搬到闻气室,让里面的已经准备就绪的6名嗅辨师进行嗅辨,找出每组袋子中注入样本气体的袋子。

因为样品空气已经被稀释十几倍,很多时候嗅辨师很难区分注入样本气体的空气袋子和没有注入样本气体的空气袋子,他们的判断因此也有对也有错。他们判断的正确率,套入专业计算公式,就能计算出该气体样品的臭气浓度。如果数值超过国家标准,气体样品就属于超标排放的恶臭。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通常一瓶样品气体,6名嗅辨师各要闻6组,每人得闻18个袋子,将近30分钟。嗅辨师蔡红说,闻气体味道远没有听上去那么轻松。和品酒师的舌头一样,嗅辨师的鼻子也需要休息,每闻完3组袋子,他们就需要停下来放松下鼻子。

为了保证数据的代表性,样品的采集至关重要。

样品气体的采集有专用的工具,前文中我们曾提到过的,是一个可乐瓶似的大透明的玻璃瓶。采集前,这个采样瓶里原有的空气都要被抽光,处于真空状态。

嗅辨员中的判定师只需要在采样点打开瓶子的阀门,样品气体就能瞬间涌入瓶中。气体采集完成后,这些采集瓶要被装入一个不透明的箱子中,运到实验室。

空气采集点的选择也非常有讲究。如果嗅辨员要为一家工厂提供空气恶臭指标检测,他的首要任务是沿着工厂走几圈,用鼻子找到工厂内外最臭的几个点。然后在这几个点采集样品气体。

作者:记者 陶丽 制图 陈骁 编辑:陈琳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