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的工作到哪儿找?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4年03月26日 09:00:13 星期三  来源:杭州日报

  制图 王璟

可能已经不能用“难”来形容今年的毕业季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信息显示,这是史上“更难”就业季。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了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已被列为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相关部门的重点工作。即便如此,来自智联招聘的信息显示,在杭州,平均一个岗位就有56名应届生竞争,可谓惨烈。

一面是经济充满挑战的大环境,另一面,是每年都在增加的毕业生人数——应届毕业生们,你们的工作还好找吗?

应届生岗位竞争指数 杭州在二线城市中位列第七

智联招聘数据提供给记者的数据显示,“逃离北上广”的流行口号正逐渐成为现实,随着三星、阿里巴巴等企业知名度提升,毕业生转而关注如杭州、西安、天津、苏州等二线明星城市。

杭州有多受应届大学生的欢迎?有个数据或许能说明问题。去年9月,市人才服务局和市十大产业办组织“九校联盟”招聘活动,历时三个月,共收到求职简历2.4万余份,其中近五分之一的人,经过洽谈就达成了就业意向。

但对于求职者来说,越受欢迎的城市,也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调查显示,在杭州,平均一个岗位有56名应届生竞争,除去北上广深,岗位竞争指数在二线城市中位列第七,与全国应届毕业生平均岗位竞争指数持平。

尽管竞争激烈,但今年杭州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总体良好。来自杭州市人才服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杭州今年已经签约接收非应届非师范类高校毕业生10730人,比去年同期增长23.4%。不久前召开的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传出的信息,今年我市将接收高校毕业生7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将成为工作重点。

朝阳产业人才局部饱和 传统行业渐成高薪人才的“摇篮”

因为新媒体的渗透,今年杭州的春季人才交流会上,很多传统企业都推出了与电子商务、移动终端相关的岗位。

事实上,以高薪、高职、明星人物频出为优势的IT、信息、电子等行业,近年来一直受到广大求职者追捧。智联招聘杭州分公司总经理李强告诉记者,今年的毕业生简历仍然扎堆在这些朝阳产业,传统医药、制造、加工行业遇冷。

而百度指数2013年12月毕业生搜索最热门公司的数据也显示,TOP20也大多集中在互联网、金融两大行业。腾讯、华为、百度等成为校园招聘最受关注的公司。

受捧自然与这类“饭碗”的含金量有关。《2012年企业劳动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显示,房地产业的平均年薪高位数为22.61万元,金融业中的“货币金融服务”达到44.33万元,信息软件服务业达到27.15万元。

但需要注意的是,“人才热”现象导致朝阳产业人才局部饱和已经开始显现,“程序猿”、“IT民工”、“码农”等网络名词的出现,体现了这些行业人才过剩、职位低、压力大等特点。会计从业资格和初级会计证的热度相比2012年9月-2013年8月,有大幅下降。

而反观医药、制造、加工等传统行业出现技术、生产人才巨大缺口,近年来薪酬增长速度惊人,正成为高薪人才的“摇篮”。2012年,杭州的制造业为员工提供的平均年薪高位数已经达到11.70万元,而这个数字有望进一步提高。

高大上岗位厮杀激烈求职不易 民营企业存在更多机会和空间

来自温州的张同学,学的是日语,择业目标是在杭州找到一份银行工作。为此,从大三开始,便开始自学相关的金融学,并顺利考出银行从业资格证。在给多家银行投递了简历后,终于获得工行的面试资格。不料,面试当天,却被吓坏了,“一个岗位,几十号人分在不同时间段,分批面试,据说多到要两三天时间才面试得完”,不得不放弃原先的职业规划。

李强告诉记者,毕业生们仍然看重财务、人力、贸易、高级管理等看上去“轻松”且“高大上”的职位,而忽视需求不断增加的服务类、销售类岗位;传统“精英”企业如国企、外企、上市公司、明星企业的竞争力居高不下,而市场需求量大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鲜有人问津。其中,民营企业的岗位竞争指数为41,位列不同性质企业的岗位竞争指数之尾。

事实上,看似低端的业务类、销售类岗位能够提供较高的业绩提成,职位发展通道也相对宽广。一个普遍被忽略的事实就是,67%的企业高管由销售、业务岗位晋升而来,这类岗位能够帮助个人综合能力快速提高。而经过多年发展,多数民营企业已经走过创业阶段,资本积累和业务基础都在不断的提高,面对人才荒的瓶颈,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管理组织水平及薪酬福利待遇。

经济快评

转变观念,放低身段

“就业难”或将成为“新机遇”

○庄小琴

一方面是竞争激烈的一二线明星城市,另一方面是缺口仍然存在的其他二、三线城市;一方面,是数百人竞争一个岗位的热门行业,另一方面是觉得掉价的服务类、销售类岗位;一方面是挤破脑袋想进去的“精英企业”,另一方面是急需人才的中小、民营企业……

很多年来,我们一路被灌输“精英”意识成长,过分强调自身价值而忽视社会需要,以至于造成今天与经济发展不相吻合的不良就业心态和择业观念。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固然需要自我分析,将兴趣与职业相结合,明确个人优势与选择方向。但自我定位还需依照市场价值,发展自我优势,避开人多拥挤,才能寻找到广阔天地。

转变观念,就业难或将成为新机遇。

当然,就业问题更需要国家、高校与企业合力解决。国家层面,要建立一系列能够激励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就业的政策和机制。高校需要在专业、课程、技能、推荐渠道等方面更加“接地气”,企业也要创新人才管理方式,进一步了解新生代毕业生思维方式及诉求,用合适的方式吸引、培养人才。

 

作者:通讯员 邵静 记者 庄小琴 编辑:李丹丹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4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