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养儿”动了谁的乡愁 |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4年05月13日 08:54:24 星期二 来源:杭州日报 |
本报评论员 顾昀 浙江新闻名专栏 最近坊间出了一本新书《下乡养儿》,讲的是一对有社交障碍的夫妻,带着一个有心理问题、恐惧上学的孩子,选择住到乡下去。“一年的乡下生活改变了孩子,也改变了作者夫妇,一家三口都长大了、正常了。” 对于这本书,不乏有人叫好。不过要看到,这本书的作者选择“下乡养儿”,有自身特殊原因。作者夫妇本身工作、生活状态不正常,不喜欢人际交往,而小孩对上学有恐惧心理,连续换了几个小学都无法适应,只好辍学。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住到人情味浓郁、风气淳朴的乡下,对大人和小孩都大有裨益。 换作其他家长,这么做却可能是错误的。例如,城乡生活理念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就是一个问题。还有,农村的教育环境和城里存在着不小差异。当前,优质教育资源都是往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倾斜。我们这一代人,努力从乡下迁徙到城里,为的是实现理想,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体现在孩子教育上,就是让孩子拥有更好的教育条件。 时代已经变得不一样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抱有乡村情结,或者囿于传统观念,而试图把孩子拉回“过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长方式,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经验。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们融入这个时代,而不是背道而驰。 以前我总是为儿子玩iPad感到忧心忡忡,既担心他的视力,也害怕他“玩物丧志”。但有一天我忽然想明白了,他们这一代人,注定就是玩iPad长大的一代。你没有办法改变这个事实。硬是把iPad从他手里抢走,他就可能和小伙伴们失去共同话题,被甩出同龄人的人际交往圈子。大人要做的是,限制小孩玩iPad的时间,培养他的自制力,而不是让他远离现代生活。 这对夫妇“下乡养儿”的故事,显然触动了一些人的“乡愁”。由于农村记忆给他们打上了深刻烙印,虽然身处城市,他们却总念着乡土生活的美好。对他们而言,“下乡养儿”或许是情不自禁的一种浪漫遐想,或者是面对城市生活各种困境时,不自觉地想到的一条退路。但我觉得,这样做既不浪漫,也不切实际,更不负责任。 我们不能把这种“乡愁”强加给孩子,更不能一厢情愿地把孩子当作试验品,让孩子重走自己的人生路。如果我们的孩子因为生长在城市里,从而不再拥有田野记忆,或者难以体认父母亲的乡村经验,这也是正常的代际嬗变,还是顺其自然吧! |
作者:本报评论员 顾昀 编辑:兰超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