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花时柱头的着生部位与日后猕猴桃长成尖嘴或鸭嘴无关。
|
B
猕猴桃软硬不一致
也是使用了激素?
流言的另一个样本——通过捏一捏软硬一致、软硬不一致,来判断猕猴桃是否有激素。
有多位网友认为,“猕猴桃是否用大量激素,要用手轻轻拿捏,质地软硬一致的猕猴桃,少用或不用激素;而一部分软,其他地方硬的猕猴桃,则是使用了大量膨大剂。”
这种说法,在网上也颇有市场。
流言
植物激素让猕猴桃口感变差
但是,植物激素就好比“双刃剑”。它让猕猴桃个头变大、提早采收期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弊病。
首先,猕猴桃的品质下降,本来风味很好的猕猴桃,口感变得又淡又差。
另外,猕猴桃的耐储性下降。好的猕猴桃,采摘下来后,室温下能存放20天乃至一个月。而植物激素处理过的猕猴桃,存放时间缩短。比如植物激素处理过的“红阳”猕猴桃,有些只能存放三五天,可能就糜烂掉。
使用过植物激素的猕猴桃,果肉变得疏松。以“红阳”猕猴桃为例,一掰开,其果心空心变大。
谢鸣最后表示,国家没有禁止使用“大果灵”,但是对其剂量有严格的控制。
不要选异常大且畸形的猕猴桃
如何判断猕猴桃有没有喷洒植物激素?谢鸣也教了读者几招。
第一种,判断个头。果实异常大且出现畸形,怀疑可能喷洒植物激素。
第二种,判断果肉。正常的猕猴桃,肉质缜密;而使用过植物激素的猕猴桃,往往果肉疏松。
第三种,判断软熟和软化的速度。没有用植物激素的猕猴桃,在室温条件下,一般软熟缓慢;如果软化迅速,甚至马上软得一塌糊涂的猕猴桃,怀疑可能喷洒植物激素。
第四种,判断口味。正常的猕猴桃,一般风味佳;果肉寡淡而无味的猕猴桃,怀疑可能喷洒植物激素。
第五种,用一个瓢羹或刀,刮掉猕猴桃外面的褐色表层果皮。如果皮下出现异常的深绿色,怀疑可能喷洒植物激素。因为植物激素具有护绿或保绿的作用。
尖嘴或鸭嘴,跟猕猴桃品种有关
谢鸣,浙江省农科院专门研究猕猴桃的权威专家。
对于猕猴桃出现“鸭嘴”,是因为使用大量激素导致的说法,这位专家听后笑了起来:“这有点牵强附会,没有科学依据。猕猴桃的尖嘴或鸭嘴形状,主要还是跟猕猴桃的品种有关。比如说,‘金果’猕猴桃的果顶,本身就呈现鸭嘴状,这是其品种固有的特性,与激素没有任何关系。”
猕猴桃品种复杂,可以说是诸多水果中品种最多的水果之一。比如“金果”猕猴桃,品种引自新西兰,英文名叫“Hort16a”。国内翻译成“金果”。
按照果肉的颜色分类,猕猴桃可以分成黄肉类、红肉类、绿肉类。“金果”就属于黄肉类。
国内有一些猕猴桃生产者,喜欢使用植物激素,比如“大果灵”。每年5-6月,猕猴桃树坐果以后,农民在幼果上使用“大果灵”处理猕猴桃幼果。
一旦使用“大果灵”后,猕猴桃生长速度加快,且个头不断变大。“比如一种叫‘红阳’品种的猕猴桃,一般果重60克-70克重;如果使用了‘大果灵’,其单果重能达一百余克。”
使用“大果灵”后,能让猕猴桃提早成熟。比如“红阳”猕猴桃,正常的要等到9月上旬才开始采收;如果使用大果灵,“能提早约半个月成熟。”
对于猕猴桃的软硬不一致问题,谢鸣解释,跟激素关联度也不大,往往主要是猕猴桃软的地方受过机械伤或被虫叮咬过。
作者:记者 洪慧敏/文 黄昕/制图 编辑:陈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