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煲新味 |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3年10月15日 09:39:29 星期二 来源:今日早报 |
到了秋天,天气一天比一天凉,美食界又开始吹起“滋补风”。各类滋阴润肺的美食中,最值得推荐的是营养煲,吃饭凑局时总爱点一个,热热的暖胃不说,煲出来的菜式更有营养。 餐厅老板也巴巴地盼着气温降下来,天儿越冷,煲卖得越好,竹林鸡、海参、小羔羊、鳜鱼、湖蟹、大筒骨……炖成煲,都是最畅销的。 很多人对煲的概念很模糊,认为煲就是砂锅。其实,煲分为两类,一类是指以砂质陶器制成的砂锅煲;另一类则是瓦煲仔,是用陶土和沙烧制的锅,也称沙锅煲。沙锅的原料以沙为主,所以即使耐高温也绝不能干烧;砂锅煲则可以烹制一些没有汤水的干烧菜式,广东有些很有名气的菜,就是用它烧制的。不过,我们现在说的煲菜,大多指有汤水的菜式。 用煲烹菜,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煲的文化也精深博大,是中国传统饮食家族中的重要一员。早在 2500年前,我国古代人已经很善于煲馔之艺。夏商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用青铜古鼎熬煮食物了,而后随着打造器皿的工艺愈加成熟,慢慢地就有了砂锅煲。明清以来,我国的烹饪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时候煲馔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烹制技艺已趋炉火纯青。 清代文人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说:“汤即羹,煲食也……”清代才子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煎炒宜铁铜,煨煮宜砂罐。”可见这用砂锅做厨具着实有些年头了。再往前推溯,苏东坡有诗云:“岂知江兴千顷雪,茅檐出没晨烟孤;堆碓春粳光似玉,砂锅煮豆软如酥。”这孤烟正是从砂锅底冒出来的,这酥软的豆粥也是砂锅煮的。而据文献记载,早在先秦时代,楚人彭祖就以煲汤而闻名于世。 煲的历史如此悠久,随着时代变迁,煲的形状和菜式也在不断更新。如今,市面上的煲不再是单一的瓦罐形状,有带耳式、浅盆式等等,色彩也各异,白色、土色、褐色……在品尝美味的同时,也带来视觉的享受。而随着食材的不断丰富,煲的菜式也在不断创新,兼顾营养和美味的各种煲成为美食界的新宠。 推荐餐馆:西溪福楼 推荐指数:★★★★★ 地址:西湖区紫金港路21号西溪精品商业街内 A、松茸淮山竹林鸡 鸡分很多种,本鸡、土鸡、草鸡、柴垛鸡……这次福楼选的是丽水遂昌的竹林鸡。白天竹林里自己觅食,晚上也不飞回笼子。用当地老农的话讲,肉质特别结实,有嚼头。 总厨赵晓明告诉记者,好的鸡,只需要简单的食材,放少许盐调味就鲜美无比。 鸡不能太大,一般两年生的最好,分量在两斤半到3斤之间。宰杀洗净焯水后,放入砂锅,加入4000毫升纯净水,大火烧开后放入适量黄酒改成小火慢炖。 熬制两个小时后,搭配云南空运来的新鲜野生松茸及河南的铁棍山药再炖30分钟,一锅极鲜的鸡汤就出炉了。 鸡肉丝丝分明,松茸清口,山药绵软,绝对是舌尖上的别样碰撞。 B、虾籽海参焖金瓜 赵厨独创的另一道应景煲菜以海参和日本南瓜作为原材料。南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果胶,果胶有很好的吸附性,能粘结和消除人体内的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 试想一下,色彩艳丽、香浓软糯的日本南瓜和海参完美融合,入口又有虾子粒粒的质感,这口感该是多么的丰富。 南瓜一定要选红皮的日本南瓜,3-4斤重大小的口感最香糯;海参则是南美产的,用烧开的纯净水浸泡3次,每次12小时以上。赵厨说,南美海参肉质细腻、厚实,口感比较好,但一定要泡透才能入味。 南瓜切成菱形后要放入温油中炸熟,油温很关键,下油180℃,定形以后120℃,这样出来的南瓜形状很美。 蚝油鲍鱼汁泡透海参,高汤炖煮,最后撒入烤香的虾籽,软糯、香Q,这口感,你懂的。 推荐餐馆:桂客山庄 推荐指数:★★★★★ 地址:西湖区满觉陇路1号 A、滋补小羔羊 明代高廉的《四时幽赏录》中,有一则《满家弄看桂花》,文中写道:“桂花最盛处唯南山、龙井为多,而地名满家弄者,其林若墉栉。一村以市花为业,各省取给于此。秋时,策寒入山看花,从数里处便触香馥,入径,珠英琼树香满空山,快赏幽深,恍入灵鹫金粟世界。” 而隐秘于“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之中的便是——桂客。 厨师长柳亮很自豪餐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同时表示,环境好虽然很重要,但更关键的是菜品。 气温降下来后,店里开始采购湖州湖羊刚产的小羔羊。产下后马上送到杭州,等到餐桌上时绝不能超过24小时,这样才能保证最佳的口感。 “没有吃过奶的羔羊肉质不会有酸性,而且不会有成年羊的膻味。”柳厨告诉记者。 4到5斤的羔羊,宰杀清洗后不用焯水,放入砂锅后加少许的老抽着色,小火慢炖40分钟到一个小时,不用揭盖,香味便弥漫整个厨房。 B、浓汤大鳜鱼 秋燥时来碗鱼汤,老少皆宜。 太湖里7、8斤重的大鳜鱼处理干净后,两面煎至焦黄,加纯净水慢慢熬上一个钟头,鳜鱼身上的油脂完全释放,不用加任何的辅料,只需葱姜和盐。 柳厨说,这个分量的鳜鱼肉厚,炖煮一段时间后汤色自然浓白,清香扑鼻,别说大人,就连小孩子也能喝上两三碗。 |
作者:郑剑瑾 编辑:李丹丹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