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上“反式脂肪酸”为0 并不代表一点不含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3年11月27日 16:56:06 星期三  来源:杭州日报

近日,读者张先生给健康热线85052876打来电话,他说:“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说美国近日宣布反式脂肪酸是不安全的,有城市已经禁用了。但这种物质在很多西点中普遍存在。”为此,张先生在买零食时,留心观察了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有的标着不含反式脂肪酸,有的标了含有多少克,有的是压根没提到。到底该怎么买?”

究竟什么是反式脂肪酸?哪些食品中会有?吃多了会有哪些健康隐患?记者采访了市一医院营养科科长杨任华。

什么是反式脂肪酸?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当地时间11月7日宣布,基于现有的科学证据及专家委员会的结论,FDA将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加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含量。随后,又发布食品中使用含反式脂肪酸(TFA)的部分氢化油脂不再是“通常被认为安全”(GRAS)的初次裁定通告,将部分氢化油脂移出GRAS名单。

什么是反式脂肪酸?杨任华介绍,反式脂肪酸存在于各类食物油脂中。“食物反式脂肪酸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为食物中天然存在,比如牛奶、肉类等,还有一种为食品经加工后所产生,比如奶油蛋糕、薯片等。”杨科长说,很多食品的配料中也都包含反式脂肪酸,如氢化植物油、人造奶油、起酥油等。这些配料一般用于烘焙糕点、油炸食品等,反式脂肪酸可以使其具有更好的色泽和口感,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

薯片、蛋糕等零食多含反式脂肪酸

记者在超市买了一袋红豆馅蛋糕,包装袋上标注着反式脂肪含量为0,蛋糕的配料有氢化植物油、鸡蛋、小麦粉等,这是不是代表这盒蛋糕就不含反式脂肪酸了?

“其实不是,氢化植物油里是包含反式脂肪酸的,同类的配料还有起酥油、人造黄油、人造奶油、植脂末等。”杨科长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杨科长解释,因为我国有条例规定,如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必须在食品标签的营养成分表中标示反式脂肪酸含量,如果100克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低于0.3克可以标示为0。“所以,一些食品营养成分表中虽标示反式脂肪酸含量为零,但并不代表食品中不含反式脂肪酸,消费者在购买的同时需要特别注意,不要觉得是安全的就吃太多。”杨科长提醒。

“生活中,人们常碰到的奶茶、方便面、爆米花、薯片、奶油蛋糕、饼干、蛋黄派等食品都是含有反式脂肪酸的,为了健康,这些食物都应该少吃。”杨科长说,“此外,很多人喜欢喝咖啡时,往里面加伴侣,或者在咖啡上面浇一层脂末和奶油,这个喝法其实不好,因为加了配料反而就含有不少反式脂肪酸了。”

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一种物质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量的多少、食用的频度和时间的长短,如果长期摄入较多的反式脂肪酸,就会对健康带来损害。

有研究表明,长期过量食用氢化加工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可引起人体血脂代谢异常,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它会降低起保护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会让血小板更加黏稠,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心脏病。”杨科长说,此外,长期过量摄入反式脂肪酸也可能会增加糖尿病、肥胖的风险,以及危害婴幼儿和青少年生长发育,并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而早在2007年,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还发表研究称,反式脂肪酸可能增加排卵性不孕的风险。

因此,1999年美国就强制在营养标签中标示反式脂肪的含量;2008年纽约市的餐饮行业禁售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估算,消除加工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每年能够减少1万—2万次心脏病发作,避免3000—7000人死亡。

而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也有提及,每人每天食用油不超过25克;总脂肪的摄入量要低于每天总能量摄入的30%,同时建议我国居民要“远离反式脂肪酸,尽可能少吃富含氢化油脂的食物”。

作者:记者 陈玲 编辑:兰超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