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鱼“被”三文鱼后,你愿意买单吗? |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8年08月21日 10:10:04 星期二 杭州日报 |
从5月份就开始发酵的“虹鳟鱼是否为三文鱼”的争论在近日被推向高潮。8月10日,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和其13家成员单位共同起草编制的《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正式发布,提出三文鱼(salmon)是“鲑科鱼类的统称,包括大西洋鲑、虹鳟、银鲑、王鲑、红鲑、秋鲑、粉鲑等”,将虹鳟归入三文鱼的范畴。这个分类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消费者不买账,学界也有不赞成的声音。 实际上,在这个标准之前,不少人就已经打着“国产三文鱼”或“淡水三文鱼”的名头售卖虹鳟鱼。无辜的虹鳟鱼也因此屡次“躺枪”,被列为“打假对象”。毕竟在国人多年形成的消费认知中,三文鱼主要指的就是进口的大西洋鲑和太平洋鲑,这二者都属于深海鱼。而虹鳟是淡水鱼,不仅生活特性和海鱼相去甚远,且由于其生长条件是与人体差不多的渗透压环境,其体内的寄生虫易在人体内存活,生吃风险大。 而从市场售价来看,国内淡水养殖的虹鳟鱼价格为进口三文鱼的一半,因此餐饮店以虹鳟鱼充进口三文鱼以获暴利成“潜规则”,而部分电商卖家也是“挂羊头卖狗肉”,用含糊的表述误导消费者。而这些,正是消费者无法接受虹鳟鱼“转正”为三文鱼的原因。 虽然此次这个团体标准对三文鱼产品标签作出明确要求,需标注原料鱼产地以及种名,且也参照国家标准对寄生虫作出了行业规范,但依然无法打消消费者的质疑和猜忌。这当中,既有该标准挑战了消费者既定认知之故,更多的还应归咎于行业协会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存在诸多漏洞,无法令人信服。 其中最令人诟病的,莫过于参与这份标准制定的13家成员单位都是企业,且不少就是虹鳟鱼产业链上下游厂家,国内最大的虹鳟养殖企业也赫然在列。“裁判”和“选手”都是同一批人,难免让人猜想:作为虹鳟鱼“转正”后的最大受益者,这些企业在标准过程当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会不会是“屁股决定脑袋”、利益勾连的结果? 而另一方面,该协会在正式发布标准前仅进行了3天公示,不仅远低于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30天,也低于协会自己内部管理办法规定的15天,因此被批“草率”和“不合标准”。 虽然团体标准仅供参考和自愿采用,既不是必须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也不是受认可程度较高的生物学分类学术标准,却也代表了行业价值取向和合规发展程度。既是为促行业发展而生,就应注意程序和过程规范,谨防为少数所用,反而伤害、损害了公众感情和利益。 以普通消费者身份多说一句。这份标准当然是无法撼动笔者对三文鱼的热爱,只不过下次再要点三文鱼时,笔者一定会多加一句:“要一份三文鱼,不是虹鳟鱼的那种。” |
作者:王莉莉 编辑:吴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