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感觉到风向变了” |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3年07月24日 08:47:26 星期三 来源:杭州日报 |
越剧《江南好人》似乎注定是今年上半年最受关注的戏曲作品之一:改编自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的话剧名作《四川好人》;小生茅威涛在剧中首次一人分饰旦、生两角;而作为对越剧表演的探索,它甚至采用了说唱、爵士舞这样的表现方式…… 但这部剧引人注目的另一些玄机,则不那么容易被发现。比如在《江南好人》的宣传期,有一份早就制定好的详细的时间表,其中规定了与《江南好人》相关的一些宣传材料(剧照、说明书、海报、主题曲、主题曲MTV等)的发布时间和媒体推广。这种时间表在电影宣传中很常见,但在戏曲界却挺稀奇(《江南好人》在演出前还推出了一部宣传片,这个创意明显就来自于电影预告片)。 众多细节显示出《江南好人》在制作方式上的一些不同。陈国欣是这部剧的策划人之一,他说:“《江南好人》是一部艺术性非常强的作品。但它的管理和制作模式却是商业的,有非常强的计划性。”一个有趣的细节是,《江南好人》甚至还有赞助商,雅戈尔赞助了演出里的所有男装。 在宣传中,《江南好人》被称为“新概念越剧”,陈国欣说,这本身就是一个概念。它上演之后,在戏剧圈和越剧迷中引起了轰动,而“新概念”也深入人心:不管喜欢与否,大家都认为这出戏和传统的越剧不那么一样。 这不是小百花第一次用概念来营销戏曲。从去年4月到今年1月的《西厢记》“封箱”巡演,在每场演出中都会有一个封箱仪式——意味着茅威涛这一代越剧人演绎的《西厢记》从此告别舞台。这部戏的票房最高卖到了1场80万元,一线歌星的演唱会也不见得能卖这么好。 相比其他艺术门类,传统戏曲在很长时间内被认为远离市场。这与它的生存状况有关:一方面,其他的娱乐方式挤压了它的空间,甚至有很多人悲观地认为没人看戏了;另一方面,戏曲人才和创作大多集中在各级国有院团,在很多时候,需要依靠行政资源的支持。 这样的情况下,市场往往成了最后考虑的要素。2005年,陈国欣开始负责红星剧院运营。他最初跟院团谈以票房分成的方式合作越剧演出项目,很多人听了都很惊讶。因为在他们的概念中,戏曲演出一般只有两种方式:要不就是剧院出演出费,请院团去演;要不就是院团租个场地,自己去演——前者的成本由剧院承担,后者的支出则往往来自于财政拨款,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院团都不需要考虑是否有人去看戏。
和戏曲相比 话剧先和商业模式联系起来了
不过,演出市场随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戏曲的近亲话剧掀起的热潮。2007年,陈国欣引进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话剧版《武林外传》,在杭州连演八场——这是当时杭州连演场次的纪录——演出前没人看好这个项目,但最后竟然成了。现在看来,这部戏成功并不令人意外:宁财神加何念的票房号召力,同名电视剧的热播。 陈国欣说,和戏曲相比,话剧先一步和当下成功的商业模式联系起来了。即使是北京人艺这样非常体制内的院团(2009年,濮存昕这样的大腕演《窝头会馆》的工资是每场800元,后来专门申请才加到1500元),在一些地方,也表现出精准的市场考量:比如陈道明主演的《喜剧的忧伤》,成了“现象级”的话剧作品;而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人艺也第一时间推出了他编剧的话剧作品《我们的荆轲》。这也与2007年上任的人艺第三任院长张和平有关,他是策划出身,当年贺岁电影的兴起就和他有关。 在圈内人看来,同为舞台表演艺术的戏曲与话剧,区别并没有那么大。话剧的成功模式,也给戏曲提供了样板。 2010年,作曲家谭盾、昆曲演员张军、舞蹈演员黄豆豆,联手在上海朱家尖推出了实景园林版的昆曲《牡丹亭》。这样强大的制作团队不光成了票房的保证,也为演出吸引来了诸如房产公司这样的商业合作伙伴。这不是唯一一版获得市场认同的昆曲《牡丹亭》,从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到北京的粮仓版《牡丹亭》,这几年,《牡丹亭》几乎成了昆曲的代名词。 成功的榜样会给圈内人很大的触动。以往,院团往往是家长制的,做一部戏很可能就是因为院长的意志或者就是领导的意志。但现在,陈国欣发现越来越多的院团领导喜欢找他聊天,听听他的意见。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变革会使演出市场越来越繁荣。来自文化部公布的《2012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去年我国演出市场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全年演出总场次200多万次。民营演出团体1万余家,比2011年增加2000余家。
市场会把院团梳理一遍 推着你往前
这几年,在戏曲圈内部,院团改制可能是谈论得最多的话题之一,因为涉及很多人的现实利益。但陈国欣认为真正会改变戏曲现状的是演出市场的飞速发展。市场越繁荣他越乐观:如果市场上有50部戏,也许10部成功了,30部保本,还有10部失败,大家就可以从中分析出规律和模式。“该有的自然都有了。” 陈国欣接触到的一些主管文化的政府官员,想法也在改变,他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包括文化的自我造血,如何做出影响力,如何做到不浪费资源。 陈国欣相信市场的力量,“市场会把院团梳理一遍”。以前戏大多是靠财政拨款,现在有些院团发现自己的戏其实也可以赚钱,它们也会有更大的投入,形成良性的循环。而五年内,也许就能看到巨大的改变。 作为一个策划人,陈国欣有很多新的计划,包括打造一出制片人制的戏曲:以往的戏曲基本是以院团为单位,很难突破这个壁垒,而陈国欣则希望能像话剧一样,根据戏本身的定位,去确定制作团队、演员。他的计划还包括打造一个政府主办的戏剧节,要让它和城市发生关系,让更多市民买票去看戏。他相信,如果这些计划成功,会给行业提供一些新的模式。 “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已经做好了改变的准备,他们缺少的只是可以借鉴的模式。”他说,也没有办法不变,因为市场会推着你往前,“你可以感觉到风向变了。”
|
作者:桂斌 编辑:兰超 |
上一篇: 你可能不认识他但你一定去过他设计的电影院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