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不太起眼的周迅还给潘鸿海做过模特 |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3年09月11日 10:42:10 星期三 来源:都市快报 |
本周五(9月13日),第二届杭州“壹加艺”艺术节即将在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正式开幕。展览分为两大阶段,将一直持续到10月6日。在第一阶段的展览中,包括了第二届全国九城艺术联展(杭州站)、“南北对话——中国工笔画学术邀请展”、“秋之硕果——浙江油画名家邀请展”三场重要展览。 这些天,快报陆续走访了参与此次艺术节的几位艺术名家工作室,对于即将到来的艺术节,艺术家们都十分期待。 今天首先要介绍的是“秋之硕果——浙江油画名家邀请展”其中的三位参展艺术家——潘鸿海、杨参军、崔小冬,这三位艺术家都有着独特的符号语言,在浙江油画界的地位不可忽视。 明后两天,快报《艺术周刊》还将分别推出第二届全国九城艺术联展(杭州站)+青年100十人展,及复兴之路之“南北对话——中国工笔画学术邀请展”两大展览特刊,敬请关注。 潘鸿海 极具个性的老一辈著名油画家。现为浙江画院名誉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画江南一画就是三十多年 “我们让周迅拿茶壶倒水,水溅了开来,她优雅地拍拍裤脚,羞答答的样子。我就想,这个小女孩不得了,以后肯定要红的。” 采访那天,外面下着绵绵细雨,72岁的潘鸿海说,这是他最喜欢的江南,朦朦胧胧,意境一下子就来了。 在他位于杭州长庆街的家中,地上是斑斓的颜料与画笔,画架上一张刚刚完成的《江南女子》,油迹还没有干透。“年轻时候到处写生,现在画的江南,都是记忆中最熟悉的景象”。 潘鸿海的母亲是农家女,父亲是铁路扳道工,童年便在江南的青砖古巷中度过。初中时,他孤身赴苏州求学,爱上绘画,后又考入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本科油画系学习,在莫朴、马玉如、全山石等先生的悉心教授下,找到自己的绘画天地。 潘鸿海的脑海里一直有个念头,要做“中国的油画家”,把油画本土化。“怎么本土?我就想到了最熟悉的东西,我成长并一直生活着的水乡。”这一画就是三十多年。 潘鸿海说,以前,他几乎一直在外面写生,多少年不曾间断。杭嘉湖遍布他的足迹,于是《姑苏行》《江南行》系列相继问世。这次“浙江油画名家邀请展”,潘鸿海的参展作品《富春江畔》就是其中的代表作,是他最擅长的淡雅、粉绿色的吴侬软调,像一首唯美的抒情诗。 潘鸿海画江南的山水,也画江南的女子。他当年描绘过的一些水灵娇俏的模特,已经有不少成了当红明星,这其中就包括周迅。说到这里,潘鸿海笑了,“她现在可是国际巨星,肯定不记得我这个老先生了。”在潘鸿海眼里,周迅身上有着最典型江南女孩子的特点,“我画她的时候,她还是个不太起眼的小姑娘。我们让周迅拿茶壶倒水,水溅了开来,她优雅地拍拍裤脚,羞答答的样子。我就想,这个小女孩不得了,以后肯定要红的。” 杨参军 中国当代具象表现绘画的代表人物之一。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 可以在肉铺前发半天呆 “喏,那个不买肉的艺术家又来了。” 凤山路9号,这里原先是一排几近废弃的旧仓库,现在已经是很多艺术家的工作室。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杨参军的画室就安在这里。 在学校,杨参军有着繁重的教学工作,每天能保证作画的时间并不多,因此在画室作画的时间他觉得很宝贵。“创作是停不下来的,某种意义上来说,艺术家不画画的时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杨参军说,画画之余,他会花大量时间到外面走走,漫无目的地转悠,这是一种放松,也是从生活中寻找灵感的过程。 杨参军说,菜场是他最爱去的地方之一,经常可以在肉铺前发上半天呆,然后用相机拍下素材。到后来,肉铺摊主都认得他,老远就指,“喏,那个不买肉的艺术家又来了。” 1978年杨参军考入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杨参军被分配到安徽老家当一名美术老师,但内心渴望继续学画的想法,一直挥之不去。1988年,杨参军再次踏进中国美术学院的校门,这一次他的身份是中国著名油画家蔡亮的研究生。 近年来,杨参军创作了大量的静物画和人物肖像系列。例如此次参展的两幅人物画,都是杨参军的近作,打扮时尚的男孩和女孩,看起来酷酷的,环境效果逼真,仿佛可以钻进画里与他们对话一番。 崔小冬 在中国写实油画领域有着自己独特地位和影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教研室主任。 几乎每天都泡在画室里 “艺术家就应该像医生,给整个社会把脉,这样的作品才会触及人们的神经系统,这是一种使命感。” 崔小冬身上,有着北方男人典型的倔强和豪爽。身材结实的他侧身站在高3米、宽5米的巨幅油画《菜市口——1898》前面,双手很自然地往口袋一插,看上去气场就已经很足。创作这幅画,他花了近三年时间,这也是他最近正在创作的民国系列作品之一。 他的作品大多都是这样的大地色,混沌、厚重,容易让人跌进沉思。崔小冬说,这大概是同他一样出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人,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艺术家就应该像医生,给整个社会把脉,这样的作品才会触及人们的神经系统,这是一种使命感。” 中国美院院长许江回忆说,崔小冬念大学时就已经是班上的大个子,调皮事没少干,但画画却很有灵气,尤其是早期肖像作业中的敏感,很受老师们的重视。“他在素描上是狠下了一番功夫的,几乎每天都泡在画室里,当家一样,画室既是他作画的空间,也是他生活的现实空间和精神空间。” 现在,崔小冬是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油画系教研室主任,除了给学生上课,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躲在学校画室或是自己滨江的画室里,反复磨砺作品里的古典味。有人称他为“画室中的画家”。 这次崔小冬将带着他2008年创作的《美丽世界》系列之憧憬篇,参加“浙江油画名家邀请展”。画面上,两个藏族拾荒人,衣衫褴褛,紧闭双眼朝前走。崔小冬说,这幅画的灵感来自他在法国的一次经历,“我在法国街头看到一个女孩对路过身边的每个人微笑,她是一个盲人,却用她真诚、纯洁的笑容感染了路人。”
|
作者:记者 余夕雯 摄影 陈中秋 编辑:兰超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