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多的人了解杭州书法历史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4年03月27日 07:22:57 星期四  杭州日报

 

由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的宋涛专著——《杭州书法史》,书法界、文化界评价较高,几经约访,日前记者专访了宋涛先生。

人物名片

宋涛: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杭州书法院院长、杭州师范大学客座教授、书法硕士导师、杭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

2010年,杭州被命名为

中国首个“中国书法名城”

杭州日报: 看了您的新书《杭州书法史》,你将杭州的书法历史从先秦到现代的发展历程阐述得非常清晰,学术研究也很深入。为什么会想到要写这样一本书?

宋涛:感谢您看《杭州书法史》。我写这本书也是偶然,2007年市政协要编一部有关“西湖文化”的丛书,从西湖建筑、西湖园林等20多个学科阐述西湖文化,其中西湖书法文化一文邀我撰写。这本书出版后,宋史学者徐吉军先生认为写得蛮好,便建议我是否可在此文基础上再扩大些内容,写成一部《西湖书法》列入市里正在编纂《西湖全书》的其中一卷。我应了,试试看吧。我邀请几位史学界、书法界的朋友一起商量,理出头绪,确定了体例,撰写了大纲。并请马永祥、陈进等几位先生帮我收集资料和相关图片,终于在约定时间内完成了此书,被列为《西湖全书》第49卷。

2009年下半年,杭州市文联、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共同筹备向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申报杭州——“中国书法名城”,需要有杭州书法的历史发展、各朝代的书法特点、当代书法创作、书法展览、书法教育、书学研究、书法队伍建设现状等材料,书协作了分工。其中杭州书法的历史发展和各朝代的书法特点材料由我整理。正逢《西湖书法》一书出版,我在此基础上将大杭州的范围梳理成稿,加上其他材料上报。在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杭州市委宣传部、杭州市文联、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以及申报领导小组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组成的专家委员会严格评审,于2010年8月,杭州被中国文联、中国书法家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个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的“中国书法名城”。

在梳理申报杭州“中国书法名城”材料的过程中,也恰逢杭州市社科院推出杭州20余部专门史课题的招标,其中一部为《杭州书法史》。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写了大纲去投标,结果中了,这样就逼得我去继续撰写,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杭州史学界林华东、徐吉军、楼毅生、姜青青、夏卫东等的支持,也得到了郑利权、黄齐辉等书学界朋友的帮助,经过两年多的业余时间,终于在2013年底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发行了《杭州书法史》一书。借此机会我要向支持和帮助我完成此书的朋友表示谢忱。

杭州自古就是中国书法重镇,

我愿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轨迹

杭州日报:《杭州书法史》这本书对于当下杭州书法艺术的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宋涛:我写这本书的初衷很简单,一方面是杭州的文化积淀非常深厚,书法也是如此,梳理一下杭州书法的发展和各时期的特点,很有必要,也是我从事文史工作的义务所在。

另一方面,可以将先贤留给我们的大量实物遗产,充分证明杭州历来是中国书法重镇,也充分印证杭州作为“中国书法名城”,实至名归。

再一方面,从中国书法发展的史籍来看,有《中国书法史》、《中国书法简史》、《中国书法图史》、《中华书法史》等等,尚未看到一部区域性的书法史(也许是我孤陋寡闻),据书学界朋友说,区域性书法史的研究往往史料收集困难,学术梳理庞杂,整体性学术建构有一定的难度。各时期的特征,也难以提炼,我只是作一尝试,也恳切希望同行和读者不吝指正云尔。

至于意义,我讲不好,但是我想意义还是有点的,一是可以为中国书法史作一点微小的补充;二是可以使更多的人了解杭州书法发展的历史轨迹,并为当下书学理论和书法创作等方面做些借鉴;三是也许能提供杭州青少年书法教育的部分乡土资料;四是能够丰富杭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内容,从书法文化方面进一步提高杭州的知名度。

书法之路:

因缘际会,一路得到名家指点

杭州日报:您是著名书法家,您的书风酣畅大气、雄健灵秀,界内和社会上对您的评价很高。请谈谈您是如何走上书法艺术创作之路的,有名师指点吗?

宋涛:我读小学的时候有大字描红课,我描得比较认真,经常得到老师的鼓励,老师越鼓励我描得更认真,有时候老师布置一张回家作业,我描五六张,学校发的描红本不够,我就去店里买几本。

参加工作后,我去了浙江生产建设兵团。兵团实行的是半军事化管理,每天早上要出操训练,白天修地球(就是农业劳动),晚上9点钟就熄灯。那时没有文化娱乐活动,晚饭后除了政治学习,就是看看书、聊聊天、写写字。那时基本买不到古人名帖,就是按描红本的字描一描、临一临,打发时间而已,根本谈不上写书法。

1976年,兵团解散,我被分配到兵团划给地方的工厂,具体安排在政治处工作。工厂有自己的电影放映队,放电影前都要张贴海报,我主动去写,经常写。除了海报,还有标语、墙报,渐渐地把字写得好看起来,但依然停留在写字阶段。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全面开启,第二年2月,我被调到杭州市委统战部工作,非常有幸地认识了两位著名的书法大家郭仲选、商向前。

两位前辈都是老革命,都时任杭州市政协副主席,郭老还兼任统战部长。二老每天利用午休和下班后的时间在办公室写字,写到七八点才回家,有时回家吃了晚饭又来写字,一般要到10点左右,星期日也经常在办公室写字(那时的住房比较小)。

当时我只身一人,就住在机关里,经常看他们写字,帮他们拉纸、磨墨,一直不敢在他们面前写,就是自己练着。半年后的一个星期天,郭老在会议室写字,我给他拉纸,郭老突然问:“你字练了多长时间了?写几个看看。”我壮着胆写了几个,郭老说:“有点架子,好好练。”从那时开始,我每天晚上就是写字。

那时瓶装墨汁买不起,我用塑料桶去杭州墨汁厂买散装的,一买一桶,大约20斤。每天晚上临帖三四个小时,并将临帖的稿子、自己认为还可以的挑出来,一星期或半个月拿给郭老看,有时也给商老看,从中得到他们二老的指点,使我写字的劲道越来越足。

1980年初,由沙孟海、郭仲选、商向前、陆俨少、余任天等前辈发起成立了杭州市政协书画会,经常组织书画家搞创作、写生、吟唱、采风、雅集。我经常联络他们,渐渐熟悉了,他们的艺术风格、学术理论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我,使我写字和书法理论的学习更加自觉,更加努力。

由于工作关系,郭老、商老经常叫我给沙老送个信或捎个东西,沙夫人包稚颐先生时任杭州市政协委员,去多了就更加熟了,我就把写的字去求教沙老,转眼就是十年。

十年间,我经常聆听沙老、郭老、商老等导师的教诲,使我在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上、在做人做事上终身受益。在之后的二十多年当中,我也得到学长朱关田、蒋北耿、金鉴才、王冬龄、骆恒光他们的指点,受益匪浅。在我心目中也一直视他们为老师。

2014年,杭州书法院要

为中小学培养书法老师骨干

杭州日报:您从事杭州市政协文史工作多年,主编了30余部杭州文史书籍,你的工作对你的书学研究和书法创作有什么样的帮助?

宋涛:帮助大了。从广义上讲,文史工作与书学研究、书法创作都属于文化领域内的事,文史工作要围绕杭州文化名城建设服务,就需要挖掘史料、整理史料、研究史料,出版史料,在这个过程中,更需要阅读史料,阅读的过程就是学习,这对书学研究和书法创作都是有益的,因为搞书学研究、书法创作需要有丰富的学养、广博的知识、旷达的心境,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书在书外功”。诚然,我在这方面是很不够的,还需加倍努力。相反,书法史学、创作的研究对做好文史工作也是有益的,两者是相通的,且又互为促进的。《杭州书法史》的写作,不少史料也得益于文史工作中的积累。

杭州日报:两年前,您被界内推荐为杭州书法院首任院长,您组织了不少展示活动和书法教师培训活动,社会反响很好,您能透露一下今年书法院会有哪些方面的举措?

宋涛:我被推荐为杭州书法院院长,那是市文联领导的关心,是界内同道对我的信任。杭州书法院的工作和杭州市书法家协会的工作是密不可分,虽然各有侧重,工作是一起做的。

就去年而言,主要做了两件事:其一,与杭州运河综保委联袂举办了“长河流淌”书法作品展,旨在为运河申遗文化助力。其二,据教育部信息,2014年中小学将书法列入第一课堂,从杭州中小学书法教师队伍而言,目前还比较薄弱,针对这一现状,与杭州市教育局联合举办了杭州市中小学书法教师骨干培训班。目的在于今后更好为杭州的青少年书法教育增强资力。在培训期间,得到了我们的老书记王国平同志和杭州棋院的鼎力支持,也得到了市文联领导、书法院艺术顾问、研究员的支持,经过一期的书法理论、书法史学、书法临帖、书法创作、书法欣赏等课程的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结业时举办了学员成果汇报展,从展览效果看,学员们很努力,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2014年书法院的主要工作有:一是继续与教育局合作举办第二届杭州市中小学书法教师骨干培训班。二是举办杭州市书法学术研讨会。三是书法院研究员作品分期展。四是积极筹备“读帖会”。

在某些方面开宗立派,且品德高尚

我想,大师应该是这样的

杭州日报:对于目前书画界一些鱼目混珠,包装炒作泛滥,不重视学术涵养的现象,您如何看待?要成为书法大师,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宋涛:这个我讲不好,是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一方面,中国书法博大精深,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书法,学习书法的人也层出不穷,中国书法家协会倡导“全民书法、翰墨天下”,这对书法的继承与创新,传播与繁荣都有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这样一个书法热潮中,出现鱼目混珠、包装炒作这种现象也不足为怪,就好像我们在八月十八观浙江潮的时候,当汹涌潮水迎面袭来的时候,总会有一些漂浮物存在,这是无法改变的。书法界内通常有这么一句话,叫做“让作品说话”。如果说,作品不行或者还不到火候,再炒作再包装也是一时的。

至于大师应具备哪些条件,我们从被历史公认的大师中去探究他们的成就,就不难看出。就近代杭州来讲,像吴昌硕先生,他的诗、书、画、印、文章都具有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充分展现个性风格,尤其是他把先秦石鼓文写成楷本,开宗立派。弘一法师在诗、书、音乐、佛学研究等成就颇大,尤其是晚年的书法和南山律宗的研究上开创先河,成为一宗大师。沙孟海先生在书法创作、书学理论、考古鉴赏、史学研究等方面成就卓著,尤其是晚年所写榜书独领风骚,成为当代第一,成为一宗大师。陆维钊先生在古典文学、诗词歌赋、书画创作、书法教育都有独到见地,尤其是他的书法篆隶结合,创造新体,也无愧为一宗大师。从这四位先贤而言,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艺术的某一、二个方面开宗立派,且品德高尚,为后人所景仰,我想大师应该是这样的。

 

作者:夏琳 编辑:李丹丹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