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的七月奇迹,到底凭什么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5年08月06日 10:00:30 星期四  钱江晚报

七月流火,如坐上票房火箭般的中国电影在大银幕上演绎着精彩好戏,甚至吸引了世界影坛好奇的目光。8月1日,“中国电影单月产出近55亿元票房新高”的消息不径而飞,各朋友圈被迅速刷屏。

暑期档三大黑马《捉妖记》、《大圣归来》和《煎饼侠》,带着国内观众一起大玩“数纪录”游戏,其中,《捉妖记》连续两周成为全球票房冠军。

是中国电影疯狂了吗?花了一周时间,我们组织了四位相关人士的评论,从各自的角度出发,看看他们话的有没有道理。

普通观众章振山,是一位一年半看了270部片子的退休老人;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产业研究部主任朱玉卿,多年来一直在当国产新片的推手;

知名影评人谭飞,观点一直都很犀利;

本报电影记者陆芳,通过分享多年的采访经历,发出理性的声音。注重观众的消费体验是这波票房奇迹的源动力朱玉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产业研究部主任)

中国电影为什么这么火?

有人试图套用国外的“口红效应”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其实不然。根本原因是,随着中国经济长足发展,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中国正在全面进入“体验消费时代”。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之所以一夜传遍全国,“一次说走就走的旅程”之所以风靡,均因为中国人把“体验”提上了生活议程。

而新型的现代化多厅影院,更是绝佳的文化体验消费场所。与其他体验消费相比,“喜新厌旧”的大银幕更能满足年轻人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几乎一夜之间,中国的银幕数从几千块飚升至近3万块;中国年票房从10年前的十几亿元翻倍至今年的400多亿元,不出意外,中国将在未来两年内超越北美,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

没错,不是中国电影疯了,而是休闲娱乐正在成为中国人的刚需。

短短数年,中国电影迅速跨过传统的“导演中心制”和“资本中心制”,《一九四二》、《归来》、《道士下山》,以及刚刚“沉没”的《太平轮》,名导名星风光不再,靠金钱堆砌的大片日益式微;在移动互联和全媒体背景下,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电影圈瞬间被打破,各路业外豪杰和资本蜂拥而至,粉丝经济进入电影业,普通观众参与到高高在上的大银幕中成为现实。如何提升电影的创作和制作水准,以满足观众不断增长的观影需求,成为所有电影人的共识,“观众中心制”正式到来。

在观众中心制背景下,电影本体的价值得以凸显。一部电影能否取得成功,不再被导演个人的喜好所左右,不再被资本的强势所绑架,不再被明星阵容所“忽悠”。故事是否吸引人,内容是否有共鸣,制作是否精益求精,艺术上是否有感染力,观众自然会用心领悟。

正因如此,《大圣归来》以8%的低排片、近2000万元的首日票房开局,却引发“自来水”们纷纷走进电影院并在朋友圈呼朋引伴,最终引爆观影高峰,以超过8亿元的票房,为本土动画立下新标杆。

这也是历尽磨难、两度重拍的《捉妖记》赢得业界和观众一致认可的原因所在。

观众不再是整个电影产业链中只有“埋单”义务的那个“上帝”,而是决定一部电影上映后命运的仲裁者。笔者曾据此研发一套为中国电影定制的观众测评评估系统,让观众可以更为深入地参与到电影产业的重要环节中,聚观众智慧,倒逼中国电影不断升级。

在这一波国产电影的狂飙突进中,电影人在兴奋之余,仍应有警觉之心,万不可盲目乐观。

在世界范围内,各国的本土电影发展过程中均高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那就是好莱坞大片。我国自1994年引进首部进口分账大片《亡命天涯》以来,每年的引进指标从10部放开至20部,再到今天的34部,这些动辄以数亿元美金投入的超级制作攻城略地,占据着我国电影市场的半壁江山。到2017年,我国电影市场将彻底放开,留给国产电影的准备期已所剩无几。

而且,国产电影的制作水准、市场占有率,以及本土观众的选择喜好,都将成为我们与好莱坞就新一轮游戏规则制定谈判博弈的重要砝码。好莱坞坚信,中国电影和本土观众不得不以他们马首是瞻,一旦我们用事实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国产电影的本土优势,好莱坞的傲慢和偏见将荡然无存。人性、卖萌、搞笑、真情是好电影的初念章振山(退休老人,一年半看了270部电影的影迷)

我是一位观影爱好者,从小就喜欢看电影,这几年基本上是每片必看。

每一年我国的国产片量产也是比较高的,有的观影率还可以,有的少得可怜;有的在国外获奖,在国内冷场;有的成本大却无人问津;有的粗制滥造;有的主题不够明确、台词上不够精彩、内涵不够细腻;有的将低俗作为一种卖点,搂搂抱抱笑笑的场景太多了;有的比较模式化,看了个头就知道结尾了;有的人物塑造比较简单平庸,没有展示个性;有的制作还比较粗糙,手法不够新颖,场景不够开阔。

这就是有些口碑差的“烂片”存在的缺点,有时往往是多方面的。

国产片的观影率为何不如进口大片,我看有以下几点:

1、宣传推广促销不卖力。

2、能吊起观众胃口的娱乐元素还不能有机地掺和起来,不能引起观众的兴奋点。

3、场景不够宏大,特技摄影上还不够新颖刺激。

《捉妖记》、《大圣归来》、《煎饼侠》为何一飞冲天?就是他们彻底创新颠覆了以上列举的几条,才有如此的光鲜。这三部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展现出迎合观众情趣的“人性、卖萌、搞笑、真情”的初念。

电影是身边的教育的活载体,是展现生活的现代剧,是回眸岁月的传记作,是打开未来的梦想曲。我相信中国电影界的各方人士一定会借“红三片”的东风,谋划好中国电影发展的宏伟蓝图,再接再厉,开拓创新,迎来中国电影发展的新时代。

对国产电影来说它们仨有“拨乱反正”的味道

最近,电影票房就像疯牛狂奔,电影话题也成了坊间热议的焦点。热闹之中,最抢眼的是三部电影《捉妖记》、《煎饼侠》、《大圣归来》,三片总收入竟然占月度总和的大半——61.15%!

票房数之外,让许多人惊喜的是领衔三片的质量,不少评论甚至用了“良币驱逐劣币”这样的财经术语,来表达欣喜之情。

仔细分析,《捉妖记》是好莱坞特效技术灌入了中国传奇元素的壳,用最好玩的方式展现最可爱的小妖王;《煎饼侠》挟网络大火的《吊丝男士》之威,展现娱乐圈最有趣的一面,终现情怀;而《大圣归来》用良好的技术,流畅感人的故事让国产动画片终于扬眉吐气了一回。

三片逞威的同时,一些拥有火热IP的作品却因为质量原因,票房未达到预期。

中国电影市场,在国产片这块,我过去的最大感受是“电影票房跟质量不一定成正比,有时恰恰相反”,正是因这种几乎为所有业内人士所认同的规律,造成了IP虚火,形式大于内容,阵容花钱比制作花钱多得多的乱象。7月三部“叫好又叫座”电影的横空出世,颇有种拨乱反正的味道,也给了更多电影人信心,“拍好电影,重视内容”成为不少电影主创的拍片宗旨。

从某种意义讲,电影质量跟票房多寡的关系,是跟观众素质有直接联系的。中国正处于电影行业到电影产业过渡阶段,观众由盲人摸象,到学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电影,再到重视电影整体质量,需要一个过程。许多电影业者以及评论者曾经痛心疾首的“好电影没人看,差电影票房高”的乱象,必然会在观众成熟的前提下得到改变。所以,质量不高,重外轻内的电影大行其道的情况只会是某种阶段性现象,不可能在中国影市长期持续。

更为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以《捉妖记》为例,破除了IP决定论,给电影原创力量以莫大信心。一段时间以来,热门IP成为当年炒黄金炒期货一样的狂炒对象,据说最热门IP已经被炒到上千万的价钱。许多人迷信IP,轻视原创,造成了电影市场的另类畸形。《捉妖记》的完全原创,证明了观众不是只能接受改编作品,同样会接受优秀的原创作品。从反面讲,给IP过热泼了冷水,降了热度,对市场及类型、风格的多元化也大有裨益。

当然,三部大火电影最大的共同点还是两个字:坚持,在自信基础上的某种坚守,最终达成了好电影的美好命运。这里面,《大圣归来》的数年坚守,调档,资方更换,由不被看好到人人争当“自来水”;《捉妖记》因为遭遇柯震东事件而导致大幅追加预算、重拍;《煎饼侠》不得不改名以及策划、筹备过程中的艰辛都让人印象深刻。可以这么说,这几部票房大胜的电影本身的成功过程就是一部剧情复杂、坎坷,跌宕起伏的电影。面对幸福,它们经历过多少常人无法想象的辛酸。

在互联网时代,观众的口味变化快而难以琢磨,同时,观众年龄的大幅降低也导致对电影需求细节的改变。这三部电影还有个特点,主创年龄都不大,以八零后为主,在市场主力观众已是九零后甚至九五后的当下,年轻主创拥有许多不可比拟的优势。从未来趋势看,八零后编、导将会成为主要力量,青春的号角会吹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响亮。与之相对应,那些过于传统,过于缺乏互联网精神或基因的电影作品空间将会更大幅度遭压缩。这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三座大山为什么这么高?一言以蔽之,它们吻合这个时代的很多特性,在产品定位、制作、销售的时候,准确、鲜明、到达率高,因此,结局美好。未来,相信会有更高的山取代它们,让国产电影在美誉度丰收的同时不断刷新高度!

作者:朱玉卿  谭飞 编辑:实习生:王怡炜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