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版印刷再现杭州吴山十景
Fashion.hangzhou.com.cn  2023年02月13日 10:50:51 星期一  每日商报

黄小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雕版印刷技艺(杭州雕版印刷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北山街道新乡贤,多年来专一研究精进雕版印刷技艺。

守艺45年

雕版印刷的原理是将梨木板雕刻成一块反向镜像的凸版,在版上刷墨,然后把宣纸覆盖在上面,就能印出正向的图案和文字。一千多年来,雕版印刷经历了从文字向图案,从单色向多色,从平面向立体,从技术向艺术的蜕变。

1978年,黄小建被分配到浙江美术学院(后来的中国美院)水印厂,师从张耕源老先生学习传统雕版印刷、木版水印技艺。

“以复制潘天寿、齐白石等名家字画为主,出口到日本、新加坡这些东南亚国家。”黄小建回忆,除了学习雕版、印刷的技术,还要练书法、练工笔、练画画,要不然描摹这一步都不过关,更不要谈再现字画的神韵了。

可惜现代印刷工艺很快在全国普及,没过几年,水印厂不办了,员工被分流到学校其他部门,黄小建被分去经营文房四宝。“那个时候,我已经迷上雕版印刷,放不下了,卷一卷工具材料,业余在家坚持学习。”

为了掌握更多雕版印刷的技术和窍门,黄小建经常跑到外地去取经,看看人家怎么刻、怎么印,然后回家尝试。日积月累,掌握了从画稿到刻印,再到印刷的一整套技术。

一张字画,首先需要进行读解,根据颜色等需求进行分版,雕刻“饾版”,印刷的时候再对版上墨。优秀的雕版印刷,不但能复制繁复的工笔画,就是讲究用墨浓淡的山水人文画,也能完美展现。

2009年,黄小建开始临摹雕刻明代末年书画篆刻家胡正言的《十竹斋画谱》。整整花了六年时间,将这部共有四册书,一百八十几页的画谱印了出来,让“饾版拱花”技艺重现于世,成为业内一段佳话。

雕版上的吴山

去年十月,黄小建向杭州国家版本馆捐赠复刻版《湖山胜概》。

这本书是明万历年间彩色套印本,由明代杭州文人陈昌锡编辑出版,现存于法国国家图书馆,使用的“套色版”多达6种,为该种印刷技术的巅峰。2020年,黄小建对这套独存海外的明代传世孤本进行复刻,耗时两年多。

《湖山胜概》书中还原了当时的吴山十景:紫阳洞天、云居松雪、三茅观潮、通玄避暑、宝奎海旭、青衣石泉、太虚步月、海会祷雨、岳宗览胜、伍庙闻钟,再现吴山上景观和当时游人的活动。

比如《紫阳洞天》一图。图绘的洞天题名处于岩窦窈窕的石林之间,旁边还有明万历年间姜召摹刻的米芾大字“第一山”三个大字。山路曲折,山峰叠嶂,期间多有亭台建筑。游人扶杖而行,神态颇为悠闲。对比今天的吴山,紫阳洞依旧,“紫阳洞天”四字所题位置变化了,不过吴山之于杭州人依旧是“休闲和市井”的代名词。

再比如《三茅观潮》。图绘上几位游人立于三茅观前,向外俯览就是浩浩荡荡的钱塘江,著名的天下第一潮“钱塘江大潮”的潮水一排排向岸边涌来,潮前还有驾着小舟的弄潮儿。游人们扇着纸扇、抚着胡须,对着潮水指指点点,脸上笑盈盈的。

上世纪杭州城还没有大拆大建的时候,山顶上还能遥望潮水。每年秋天,山顶上都是望潮的游人。现在登上吴山,当然再看不到钱塘江,但是三茅观应该记住,相传于谦那首著名的《石灰吟》就是在这里写成的。

又如伍公庙、岳宗庙、青衣洞等,许多画中的胜景和建筑,今天依旧在,或者后人重新翻建。《湖山胜概》不仅为明代的杭州留存了历史资料,还为杭州到明末已是彩色套印发源地的猜测,提供了一种依据。

45年来,雕版印刷板没有为黄小建带来太多财富,更有很长一段时间无人问津,不被人理解。他之所以坚持不懈,复刻《湖山胜概》《十竹斋画谱》等历史古籍,靠的是一股情怀。“雕版印刷是了不起的,有了它才让中华文脉更好的延续,才让我们一窥古代人的生活,见到历史上的杭州。”

作者:文/摄 商报记者 张凡 通讯员 杨依飞 编辑:张泓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