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被盗隐患之多可能你想都想不到 |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3年08月30日 08:44:40 星期五 来源:杭州日报 |
今年8月6日晚上6点半,刚在城北体育中心的篮球场打完球的沈先生傻了眼。 近几个月,每天晚饭前他都会来这里打上半小时篮球。按习惯,他会带一件要换的干净T恤,上场前把手机裹进T恤里,放在球场边的座位上。但那天晚上,T恤还在那里,手机没了。 第二天一早,沈先生去补办SIM卡,买了一台新手机插进去,瞬间收到13条短信——全是银行发来的。 “全是消费的信息,总共花了3万3千多块钱。消费的时间集中在7号凌晨零点到2点。”沈先生说。 这张银行卡,沈先生一直跟自己的支付宝绑定,通过支付宝的快捷支付功能,只要输入支付密码,就能轻松消费。 他马上把这几笔盗刷,跟前晚手机被盗联系在了一起。 “我手机里有支付宝的APP,也没有设更安全的手势密码之类,可以直接登录。只要登上我的支付宝,那我的支付密码不就随他怎么改了……哎,现在想想,真是太大意了!” 到公司找了台电脑,登上支付宝页面一看,沈先生哭笑不得。 从最近交易列表来看,那3万3千多块钱中,约2000元用在了各种团购产品上,包括洗脚券、小肥羊火锅、85度C面包和一些男士面膜。 另外的近3万2千元则被用来在网上购买电子产品,包括5部iPhone5手机和2台iPad。收货地址都是广州某小区。 沈先生这下才毫不犹豫地报了警。 手机失窃时支付宝保持在线 一下被人消费掉3万多元 8月27日,嫌犯郑某被东新派出所办案民警从广州抓获,押解回杭。 郑某21岁,海南人,长得相貌堂堂。事发前,他刚来杭州找工作,暂住在香积寺路一带,饭后闲逛到了城北体育公园。瞄见沈先生的三星智能手机后,他起了贼心。 “小伙子没前科,偷这个手机也是因为这是台智能机,他想留给自己用。”民警说,“据他交代,得手后他把玩了一阵,很快发现上面的支付宝是保持登录状态的,支付宝绑定的手机号码,也是这个手机的,他就把支付密码改掉,买了好多东西。” 郑某承认,那5部iPhone5和2台iPad,他想转手卖掉套现。 由于害怕被警方追查,收货地址一栏他没敢填写自己在杭州的暂住地,而是写了自己一个广州朋友的地址,然后连夜逃往广州…… 目前,此案中的iPhone和iPad已被退还商家,沈先生成功止损,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很多人手机上的QQ、微信都保持登录状态 一旦被盗,不法分子连盗号步骤都省了 民警说,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犯罪分子盗窃智能手机都是为了销赃变现,不太会拿来自己用。 但从沈先生这起案件来看,既然犯罪分子能想到利用手机上保持登录的支付宝购物,也就可以利用手机干出更多坏事——第一个能想到的,就是利用QQ、微信等网络社交工具诈骗。 盗取别人的QQ或微信账号后,冒充其人诈骗其亲友,这种手法快报近年来也报道过多次。 典型的比如今年3月13日,萧山的小方姑娘被骗一案。 小方28岁,自己开网店,卖女装。3月13日上午,她在家上网看着生意,QQ里突然弹出一个窗口,是她表妹。 表妹本人在韩国留学,平时姐妹俩接触不多。但这次QQ上的“表妹”似乎是真有急事——她说她手机不小心掉水里了,联系不上家里,而她一个一起留学的好朋友家里出事,急需用钱,“表妹”希望小方帮忙,先把3500元汇给好友。小方帮忙汇了。“表妹”继而则步步紧逼,不断要小方继续汇钱,还承诺了一笔可观的“跑腿费”。 最后,小方分六次汇出216000元。事后给表妹打了电话才水落石出,大呼被骗。 今年6月18日打进快报热线的张女士,也是这类犯罪的受害者之一,她被盗的是手机微信。 事情发生在6月12日晚上9点多,张女士先后接到了20多个朋友的电话,问她同一个问题:“你在微信上要找我借钱?” 张女士看完大家传过来的微信聊天记录截图,知道出事了。此时再登录微信,已经不成功。当晚10点左右,张女士还在忙着发短信提醒朋友时,她的两个同学已向骗子汇出总计1.48万元钱…… 不难想象,一旦手机被盗,类似小方、张女士的情况就很可能出现。因为大多数人手机上的QQ、微信,都是保持着登录状态的,不法分子如果有意利用,连盗号的步骤都省了。
隐私敲诈、车祸骗局甚至恶作剧 智能手机被盗后隐患多多 据资深刑警介绍,除了上述三大类情况,智能手机被盗后还可能存在其他安全隐患。 比如以公开隐私为由进行敲诈。 今年2月17日,一位王小姐给快报来电说,前一天下午自己和妹妹从老家过完年后回到杭州,在公交车站坐电动三轮车到出租屋,回家后发现随身的笔记本电脑不见了。第二天,她收到一陌生男子的QQ留言和手机短信,说电脑在他手上,要王小姐给他的手机充值300元才肯归还。王小姐跟他还价,他居然还要求王小姐开房间跟他单独见面,并支付2000元酬劳……而他提出这个要求的筹码,就是因为他手中握有王小姐的两张隐私照片。 王小姐始终怀疑,敲诈勒索她的男子就是那个送自己回家的三轮车司机,但苦无证据,事情最终不了了之。 还有不法分子偷盗手机后,通过短信给机主的亲朋好友发个简单消息,说自己出了车祸,银行卡不在身边云云,要亲朋好友马上汇钱到一个陌生账户里。不法分子发完短信后常常马上关机,家人打不通你电话,更加揪心,多半就会上当。 又比如,有些人喜欢在手机里存一些关键信息、资料,有的甚至还存有本人的各种密码。一旦被人盗取,后果不堪设想。 “还有的人拿到手机后也不求财,只是单纯捣乱、恶作剧。”民警说,“曾有过一个案例,一个人捡到别人的手机后,发现里面可以登录机主的股票账户,他就在里面随意买卖,给机主造成了经济损失。很多情况,真的是你预想不到的。” 警方提醒,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务必要提高防范意识,手机里涉及隐私、财务的APP软件,要尽量完善地加密。 |
作者:记者 郑亿 通讯员 刘晶晶 编辑:吴燕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