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面条百样吃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3年05月06日 09:01:43 星期一  都市周报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素有“一面百样,一面百吃”的说法。要吃地道的山西面食,就要去“晋商贵府”——玉皇山脚下,玉皇山庄的一楼。一进大厅,好似来到了“乔家大院”,你能深深地感受到山西风味的那份质朴与大气。

    杭州的面,虽然品种多多,但是不管片儿川、肉丝面,还是猪肝面、腰花面、虾爆鳝,面条的种类只有1种。而在晋商贵府的山西面,光是面条原料的种类,就有红面、白面、莜面、玉米面四种不同原料,可以加入菠菜、胡萝卜、番茄等蔬菜汁,做成绿、黄、红各种色彩;做法有剔尖、刀削面、拉面、剪刀面、一根面、手工面、揪片、酒窝八种,再加上炸酱、土豆卤、小炒肉、牛肉卤、羊肉卤、菌菇卤、西红柿鸡蛋、茄子卤等8种浇头,一碗面就有几百种组合,“一样面百样吃,一样面百样做”,真是一点都不夸张。

    在晋商贵府一年一度的山西面食节上,更还有黄米面、绿豆面、荞面、高粱面、豌豆面等10多种面粉原料,还特意增加了扯面、抿曲等10多种做法。晋商贵府的面点大厨介绍说:“在山西,五谷杂粮都是用来做面的原料;面的做法更是花样百出。倒是卤料(浇头),一般一家店只有两三种。”

    如同巴国布衣的变脸、喷火表演,晋商贵府用餐期间,也会有山西特色的面艺表演。我们平常吃的刀削面都是手托着面削的,为了展现山西师傅精湛的技艺,晋商贵府面艺师傅为大家带来的是脚踏独轮车、头顶双刀飞面。师傅手拿两把专用的削面刀,左右开弓,刀不离面,面不离刀,一刀追一刀,一棱赶一棱,就像柳叶一样,一叶一叶飘落下来。“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非常生动地形容了刀削面的落锅之美、落锅之快!师傅大约每分钟、每只手削出来的面条,为120根左右。

    转盘剔尖:师傅左手托一个圆形的瓷盘,里面的面非常稀软,右手是根特制三菱形竹签,师傅借助竹签的弹性将盘中的面剔到对面的锅里,剔出来的面是中间圆、两头尖的形状,很像小鱼,所以剔尖面还叫“拨鱼儿”或“面鱼儿”。吃剔尖面一定要配山西地道的老陈醋,非常利口。

    关公扯面:关公是三国演义中一位著名的人物,扯面的制作过程结合武术和舞蹈的动作,非常有艺术感,因为扯面的宽度和腰带差不多,所以也叫“腰带面”或“裤带面”。

    长寿一根面:在山西当地有这样一种习俗,过生日吃长寿面。因为在准备面的时候,要先揉成长条状,盘旋在瓷盘中,用油来浸泡,所以又叫做油拉面。师傅用左手抓住面的一端,右手将面不断地用力向外抛,抛面的弧度非常大。面点师傅可以将两公斤的面一次性从头拉到尾不会断,拉制到120米以上,面在空中不停地飞舞,好像蛟龙在空中翻腾一样。百米拉面寓意人生百年百岁平安、幸福平安、健康长寿。

    最精彩的技艺要数龙须拉面!拉面是山西四大面食之一,在晋中一带,男方到女方家相亲,若女方中意则以拉面款待并由相亲男女共同拉制,寓意着双方爱慕之情。拉面的制作工序复杂,必须经过晃条、甩条、出条多道工序,同时对面粉的质量要求也相当地严格,一般多采用高精粉。1斤面对6两水,水和面有一定比例;和面时,还取决于面的质量和水的温度,还有季节的变化也有关系。还有一个小秘密,在面里加一些咸盐,可以让它更筋道。

    师傅手上所抓的面团净重为5斤,两手保持平衡,做一种上下晃动、左右打花的工作。师傅把面从中间一撑,然后一折,面食行内把这一动作称为一扣,一扣是两根,接着两扣是四根,三扣是八根,这样以此类推。一般我们平常的拉面拉至6-7扣,也就是面条根数是64根(2的6次方)或者128根(2的7次方),而晋商贵府的面艺师表演的是5斤面拉成13扣8192根(2的13次方),总长度13600多米,比发丝还细,比丝绸还滑,非常神奇!这里的面艺师甚至可以拉至16扣之多,也就是5斤面拉成65526根,总长度70000多米。啧啧,怪不得山西有“面艺胜魔术”的说法。

作者: 文|何晨·图|项方款 编辑:吴燕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170003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21]1187-055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