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度灰》: 烂小说为什么受欢迎?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5年03月16日 07:57:32 星期一  来源:都市快报

电影票房破5亿美元

图书销售超7000万册

《五十度灰》以大胆直率地描写性虐而引爆全球。至今,该书的翻译版权已卖给了近40个国家,全球范围内销售量超过7000万册,其占领市场的速度或许唯有当年J.K.罗琳笔下的《哈利·波特》系列堪与之媲美。与此同时,根据书改编的电影也不甘落后,情人节上映至今,票房已经突破5亿美元。可看过图书的人,都觉得超烂,这么一部烂小说,为何在全球受到欢迎?

■正文干货 现在为什么能公开讨论性虐? 性的规则统治着每个角落

如今时代真的不一样了,正如著名哲学家波德里亚所断言的那样,这个社会中的每件事都与性息息相关,性的规则更是统治着每个领域和角落。或许这并非危言耸听:色情信息在网络上早已泛滥成灾。不过,如果更加切近地观察,我们还是不难发现,在轻浮的感官愉悦和严肃的道德批判之间,仍然凸显了公私领域之分的张力。公开的娱乐花边、风流逸闻,依然可能随时引爆舆论的讨伐。虽然由于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启蒙辩证法》中把萨德和康德相提并论,萨德在专业的文艺和思想圈内重新熠熠生辉。但作为一个对人性有深刻洞察和思考的作家名头,却依然无法掩盖萨德在公众心目中的昭昭恶名。不过,这一切随着詹姆斯的作品《五十度灰》的出版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男人和女人在一起究竟想要什么?

保持自由同时又控制对方

以色列社会学家伊鲁兹素以研究西方现代社会中的情感关系著称。对她而言,畅销书堪称社会的晴雨表。伊鲁兹认为,《五十度灰》至少在三个方面引发人们的强烈共鸣:首先,它包含了我们社会经验中非常熟悉的某些方面;其次,它或隐或显地揭示了我们日常经验中相当隐晦难懂的一个方面,或者说,一种长久的困惑;最后,它还为这种困惑提供了一种想象性的解决方式。

斯蒂尔在与格雷结为性伴侣的过程中,不止一次地突破了自我的认知界限。即使小说中斯蒂尔遇到格雷时仍然是一个处女,但这并不意味着她会因为性经验的缺乏而受到格雷的控制。相反,这为两人都能同时平等地去建立一种新的情感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就难怪伊鲁兹要把《五十度灰》看作是一种全球性现代关系的解毒剂。在伊鲁兹看来,这部小说之所以在全球范围里掀起了阅读热潮,关键在于成功地引发了围绕性虐待的热烈讨论:这一行为究竟损害了女性的人格,还是解放了女性。

《五十度灰》所探寻的,正是那个长久以来让我们困惑不堪的问题:当男人和女人在一起时,他们究竟想要什么?这个问题几乎位于现代情感关系的核心。双方都想要保持自由,但同时又要求对方的意志和欲望都停留在自己身上。

男女主人公所签合同有什么意义?

现代情感关系的解决之道

这些矛盾冲突式的情感和欲望,恰恰构成了现代情感关系的重要实质。不过,这种动荡不稳的现代情感关系,在伊鲁兹看来,却因为小说中的那份施虐受虐合同而得以妥善解决。

伊鲁兹把这份奇特的合同看作是对已经彻底异化的现代情感关系的解决之道,尽管这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解决,甚至只是一种以毒攻毒的解毒剂。伊鲁兹从如下几个方面对这份BDSM合同作了深入的阐释:

首先,根据定义,BDSM本身同时包含了所谓的痛苦和愉悦。

其次,现代关系中最大的难题之一,便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放弃自己的自主权。但这种想法的施行,无论从逻辑上还是心理上,都不太可能。这种自主权的放弃,本质上需要建构全新的亲密关系。而BDSM合同的订立,能够使一个人为另一个人自愿地放弃自身的意志和自主权。

再次,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女权主义者围绕着男女平等的主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却始终分歧丛生。而BDSM合同的设置将会终结这场无休无止的讨论,因为它使不平等变得可以接受。这种接受在双方完全自愿的情况下达成。最初,格雷确实只要求一种“纯粹关系”。避孕和纵欲技术构成了格雷要求的核心。后来,一种浪漫之爱还是逐渐占据了上风。斯蒂尔不仅要求介入格雷的个人生活,而且在心理治疗的意义上帮助格雷走出了人生的阴影。这意味着“纯粹关系”无法得到维系。《五十度灰》以斯蒂尔和格雷的婚姻收场,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回归了浪漫之爱。但是,就这场婚姻是建立在斯蒂尔对BDSM最终有保留的接受上而言,这场关系似乎又更靠近“纯粹关系”。

作者:文 曹卫东 编辑:李丹丹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