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滑稽艺术剧院一演就演了六十年 |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3年10月29日 09:29:00 星期二 来源:都市快报 |
以前的滑稽戏,曾在北京给周总理表演过 “你说说看,哪个小热昏可以唱到中南海” 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主席翁仁康说,上世纪80年代,他专门跑去上海捧场杭州滑稽戏,当时看的是《香港梅花落》,私下还收藏着杭州滑稽戏的卡带。说起看过的滑稽戏,他如数家珍,“这些剧恐怕演员都不记得了,但我还记得噶(杭州话,很的意思)牢。我永远都是杭滑的粉丝。”但其实,刘笑声说,杭州滑稽戏“特别兴旺的是(上世纪)60年代。”杭州评话就在那个时候相当有市场,观众会用两张电影票换一张评话票。 1958年,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里,杭州曲艺团(杭滑的前身是杭州滑稽剧团和杭州曲艺团)的安忠文说起了杭州小热昏《比媳妇》,“我叫安忠文,来自浙江省,手拿三巧板,专唱小热昏。”周恩来总理坐在台下看着这出来自杭州的演出。刘笑声说,这个事件,当时很轰动,即使是现在,介绍杭州滑稽戏时,还会拿这一段故事出来讲一讲,“你说说看,哪个小热昏可以唱到中南海”。 晚年安忠文上台少了,但他有去茶馆吃早茶的习惯,他常常去住地附近的麒麟街茶室。时隔多年,坐在麒麟街茶室吃茶的老朋友们还会说起安忠文的事,“卖唱的瞎子根宝刚刚二胡放落,安忠文一高兴就接过去,又拉又唱,用琴杆击琴筒,替代小锣儿的节奏,他的嗓子圆润响亮,唱功真当好,没得说。唉,听过他的小锣儿,别人敲的就不想听了。” 2006年安忠文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小热昏传承人,可惜2008年安忠文走了,追悼会上,整个大厅挤满了小热昏的票友和听众。 现在,最热的小热昏艺人大概是周志华了,他创作的滑稽戏《爆炸滑稽音乐会》已经巡演了3000多场,刘笑声说, “一场下来,就有100多次笑声”。 今年刚刚满60岁的刘笑声,昨天迎接的是和他自己同龄的杭州滑稽艺术剧院建院(以下简称为“杭滑”)60周年大庆——“不知道是不是缘分,我和杭滑是同龄人。”西装革履,精神饱满,作为杭滑的院长,刘笑声昨晚还亲自上台演出。从1980年进院团,30多年的滑稽戏生涯,昨天也成了他的大庆。 “我们演到哪里,就可以把方言说到哪里,听不懂的就改成普通话,这是我们的功能。”刘笑声说,滑稽戏在杭州有粉丝,但是出了杭州,它一样可以把人逗乐。院团60年发展,有过发不出工资的时候,也红到过中南海。现在,“我们团有52人,只有7人有编制,但是我们的工资是十年前的五六倍。” 在《阿六头说新闻》《开心茶馆》这些杭州人很熟悉的本土节目里,刘笑声说:“这些方言类节目里的主持人,基本都是我们团的。浙江省十大笑星,我们团的占了很大比例。”“阿六头”周志华在杭州有不少粉丝,再比如汤大姐汤君儿、济公说故事的沈益民、小董说气象的董其峰等等,都来自杭滑。 在浙江演滑稽戏,这个有60年历史的滑稽院团可以堪称业界龙头老大,表演形式都脱离不了本土特色,滑稽戏、杭剧、小热昏、独角戏、评话、武林调等。在这些表演形式里,小热昏、独角戏、评话都是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周志华说,“对于青年演员,我们没有门槛,两个字就好,热爱。” 记者 顾欣悦 现在的滑稽戏,走的是正能量文化惠民之路 “就是因为我们敢演,揭露得大胆” 让刘笑声十分有成就感的,是1995年由他一手策划的《妈妈你不要哭》。这部讲述独生子女教育题材的剧,是刚刚当上副院长的他在院团发不出工资的情况下,和市演出公司合作走市场路子的剧。“我和编剧就磨合了好久,这部戏可以让你哭的时候哭,笑的时候就笑。”在上海,这部剧演了800场,最火时,一支分队一天要演7场,队伍里每人都身兼数职,演出、后台工作一肩挑,吃盒饭、住地下室是家常便饭。最终,3万元的投入赢得500万元的演出回报,滑稽剧院渡过经济难关。 当下的杭滑,除了原创,还会拿国外的剧本来改编,比如反腐题材的滑稽戏《双面局长》。一个表面上人模人样,背地里做尽丑恶勾当的官员被描绘得活灵活现。“这是一部警示剧,是2011年创作的,现在已经在杭州演了五十多场。”观众爱看,“就是因为我们敢演,揭露得大胆。” 观众反映:“剧情安排得太巧妙了,下一个情节总让人想不到,看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也笑得喘不过气来。” 当然,越来越“时髦”的杭州滑稽戏也面临着接班人少的问题。刘笑声说,21世纪的滑稽戏,有讲农民的,有说奔小康的,还有说环保的,“我们现在主要是做正能量的剧,走文化惠民的路,要既出人也出戏”。
| |||
作者: 编辑:李丹丹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