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走偏锋的汉字节目能火多久? |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3年11月26日 08:57:04 星期二 来源:杭州日报 |
上周四,河南卫视的《成语英雄》终于开播了,这也是今年各大卫视汉字节目的最后一档。从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掀起的汉字热潮,到崔永元加盟河南卫视《成语英雄》带来的轰动效应,一时间,电视荧屏上对于汉字的热度直线飙升。这些汉字节目剑走偏锋找到了综艺节目从未涉及的冷门领域,回归文化传播也让人感到惊喜。但在火爆的背后,节目模式的开发和可延续性却令人担忧。 “学成语,找钱文忠;学绘画,找蔡志忠;啥都想学,找小崔” 《成语英雄》大热 尝到了暑期档推出《汉字英雄》赢得的口碑和收视的甜头,河南卫视在《成语英雄》上投入颇大,请来崔永元、钱文忠(知名学者、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和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组成了阵容强大的专家团。崔永元将他们的分工幽默地归纳为:“学成语,找钱文忠;学绘画,找蔡志忠;啥都想学,那就来找我。” 《成语英雄》目前的模式是两人一组合作,一人画成语,另一人猜,猜对五题就可以晋级。从初试录制的情况来看,90组选手参与录制,近半选手闯关成功。首期节目播出后,首播和重播的收视率不错,就新节目而言还算过得去。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因为有央视这个平台,一发不可收拾地“火”,成为众多企业金主眼里的“金字招牌”。在前几天结束的2014年央视广告招标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原冠名商某电子词典品牌成功“卫冕”独家冠名权,8618万元中标金额,比标底价足足翻了一倍还多。 第二季的“听写大会”不仅大量吸金,也让国家主管部门积极参与进来。据了解,明年暑期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将扩大选手地区范围,由国家语委发文,每个省选拔学校参与,让节目的含金量和竞争程度更高。 “刘兰芝几岁出嫁?” 《中华好诗词》定位不明确遭吐槽 汉字节目的热播让没抢到头口水的卫视眼热,迅速跟风推出类似节目,比如河北卫视在10月底推出的《中华好诗词》。但仓促上马的结果就是,模式不成熟,专家不专业,节目在娱乐和知识间摇摆不定,定位模糊。 该节目共选出100位诗词达人作为选手,每期集合6位各界明星作为守关者,通过抢答、对战、终极挑战等环节,决出本场优胜者。坐镇点评的嘉宾是赵忠祥和中南大学教授杨雨。记者9月底采访赵忠祥时,他曾提及这档节目,表示“实在是抹不开面子才去录的”。国内能上得了电视聊国学、诗词的专家型学者实在屈指可数,随便找两个来凑数,难免给人不专业的感觉。 河北卫视一直强调这是一档自主开发的综艺节目,但里面还是能看到类似《一站到底》的影子。主创方想利用明星加盟的模式让诗词节目变得更轻松易接受,但国内明星普遍较低的文学素养却让这档节目变成了插科打诨。 比如,有道题目是“《孔雀东南飞》出自1700多年前的《汉乐府》,讲述了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请问刘兰芝是多大年龄出嫁的?”某明星说出了正确答案“17岁”,但理由竟是“1700多年前”中有17。另一题是“唐代哪位诗人的作品最多?A白居易,B李白,C杜甫”,某明星说出了正确答案“白居易”,理由竟然是白居易名字的字数比另两位多。 也难怪《人民日报》都看不下去了,撰文批评这档节目会误导电视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 汉字虽“老” 也要拓展“新”生存方式 推出汉字节目的确算不错的创意,但如何让它长久持续下去? 学者钱文忠认为,汉字节目的流行符合了观众对于“清新的、有所教益的、传达正能量的节目”的一种期待。但汉字节目的根本内核还在于尊重传统、敬畏传统,各尽本分。这也是《汉字英雄》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功的原因,它们把握住在“提笔忘字”的普遍现象下,如何唤醒人们对于汉字的亲切回忆。如果汉字节目要走娱乐化路线,多数会沦为四不像。 其次则是节目模式的求新求变。几档汉字节目的内核其实都是相似的,考的都是记忆力。这种模式好操作,但难突破。一旦观众对节目形式产生厌倦,那就很难起到文化类节目的教化作用。目前,制作方还是偏重于舞美设计,在新模式的开发则非常欠缺。 另一个提高观众忠诚度的方式则是打通多屏空间——《汉字英雄》在节目播出的同时,推出了相应的手机软件,观众在观看比赛的同时,还可以和家人来比赛。现在《成语英雄》也在同步推出软件。另一些汉字节目则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软件,进行互动,也未尝不是个好方法。
|
作者:张磊 编辑:李丹丹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