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代《五女拜寿》周日封箱
茅威涛:留一段完整美好的记忆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5年05月19日 07:50:00 星期二  来源:杭州日报

    《五女拜寿》可以说是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最为重要的一个戏。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了这个戏,才有了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才有了茅威涛、董柯娣、徐爱武、陈辉玲、洪瑛、邵雁……这一长串在越剧舞台上闪闪发光的名字。

    5月24日,原生代《五女拜寿》将进行封箱演出。

    封箱,意味着这是戏迷们最后一次看到原生代演员演这出戏。

    明天,是浙江小百花的31岁生日。昨天中午,这群原生代演员与戏迷相聚,既是向浙江小百花“拜寿”,也是一次告别仪式。

    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拜寿”的地点,设在浙江小百花的食堂里。

    布置得很简单,除去数十只彩色气球,只有几张《五女拜寿》历年来的演出海报贴在墙上。年代最早的一张,1983年的。

    时间回溯到32年前,当年,从浙江省戏曲会演中脱颖而出的28位年轻演员,组建成“浙江越剧小百花赴港演出团”,将著名剧作家顾锡东先生创作的《五女拜寿》搬上舞台。

    1983年11月16日,香港新光戏院,《五女拜寿》以其青春的阵容、时尚的风貌,迅速征服了在场观众。“小百花”的名号从此一炮打响。

    1984年9月,《五女拜寿》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搬上银幕,并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在都市的剧场里,在城镇的影院中,在乡村间的流动电影放映机前,伴随着剧中人喜怒哀乐度过的一个个午后和夜晚,《五女拜寿》成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那些与这部戏有关的记忆,戏迷们记得最清楚。

    第一次看《五女拜寿》的情景,高昱萍历历在目。当时,她正在桐乡念初中,为了看戏,她专程赶到嘉兴去。“那天剧院挤得满满的,到处是人。戏真好看。印象最深刻的是董柯娣上台,才唱了‘我的女儿啊’这句,台下掌声就潮水般响起。”高昱萍说,那个年代,观众看戏通常蛮安静的,不大鼓掌的,但是,这个戏,让观众的热情前所未有地爆发了。

    22岁的大学生章康,对《五女拜寿》的记忆是童年时陪爷爷看碟片开始。那时小小的他,因为《五女拜寿》,第一次被带进优美的越音里。

    从深圳赶来的老戏迷“牛牛姐”,偶然从碟片里看了《五女拜寿》,便“烙在了心里”,迷上“小百花”,这些年来,“小百花”的演出,她几乎一场不落,她甚至为此放弃了移民海外的计划……

    是时候说再见了

    中午12点,原生代的“小百花”陆续出现在现场:茅威涛、董柯娣、洪瑛、陈辉玲、徐爱武、邵雁、吴海丽、俞会珍、陈筱珍……在场的粉丝像迎接亲人一样地迎上去,尖叫,拥抱,寒暄,签名,合影……

    这一刻,喧闹,而下一刻,要画下的句号。

    灯光暗下,烛光点起,大家齐声唱完生日歌,对着裱满小花的蛋糕,茅威涛代表原生代的姐妹们坦露心声。

    “关于这次封箱,我私底下与姐妹们商量过的。”她说,“就像柯娣说的,我们一个个都快到了退休的年龄了,以后不可能像从前那样原班人马出演了,与其残缺不全地演下去,不如留下一段完整的美好的记忆。”

    “女子越剧嘛,就是讲究青春靓丽。像这样一个青春靓丽的戏,应该让年轻一代去演,应该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小百花去演。这正是我们戏曲人的传承。”

    封箱的理由原来如此简单:是时候说再见了。

    5月24日,原生代《五女拜寿》将成绝唱。

    但是,那又如何?

    ——一位戏迷带来了一本残破的、30年前出版的《越剧小百花掇英》,请原生代演员们签名,茅威涛在扉页落笔,写下八个字:“情怀不老,青春永恒!”

作者:记者 姜雄/文 丁以婕/摄 编辑:吴燕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