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子蟹往事
Fashion.hangzhou.com.cn  2021年08月27日 10:11:31 星期五  杭州日报

张小末

1,

八月初始,暑气渐褪,雨水颇丰,立秋将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万物聚集而收获的好季节到了,好在哪里?这第一好自然是八月一日东海部分开渔。

所谓部分开渔,是指从八月一日12时起,北纬35度至26度30分之间的黄海和东海海域,单船桁杆拖网(桁杆拖虾)、笼壶类、刺网和灯光围(敷)网作业的渔船开捕。即便是部分开渔,那亦是千帆竞发奔赴各大渔场的大场面,大约过两三天,“第一风”渔船回港,将带回开渔后的首批渔获。

“七月沙鱼鲜,八月白蟹板”,近三个月休养生息之后,食客们最为惦记的梭子蟹上市了。

梭子蟹,因其头胸甲呈梭子形而名,又因甲壳的中央有三个突起,被称为“三疣梭子蟹”,吾乡象山则习惯叫“白蟹”。

梭子蟹春季产子,象山人称其为子蟹,入秋后肥壮,满壳生黄又称其为膏蟹。八月“第一风”吃的是公蟹的肉,每年农历十月份后吃的是母蟹的膏,“白似玉而黄似金”,有老饕好吃小娘蟹,小娘蟹实则是母蟹的少女时期,肚脐呈三角形,又叫“三角蟹”,个头略小,却肉与膏皆好,口感自然鲜甜,价格自然略高。

我跟相熟的海鲜卖家预定了“第一风”梭子蟹,每斤88元,承诺不用海水晶水养,不加其他东西,凌晨从渔港的码头拿货,打好氧气后直送杭州。

这是如今购买梭子蟹的方式了,菜场、超市、各大电商、相熟的卖家,极为便捷,而背后是作业渔船、接鲜船、冷链物流车队、生鲜配送中心、各零售网点的环环相扣,随着上市时间的推移,几乎一天一个价格,大家都在抢占第一先机,借助各大直播平台,南北方人民迅速地认知了这种海鲜以及它的产地。

2,

但从前并不如此。即使吾乡有着“中国梭子蟹之乡”的称号,梭子蟹总归是昂贵的海鲜之一,我小时候并没有太多食蟹的记忆。常吃的是蟹糊和蟹股,梭子蟹季来临,妈妈会买一些个头略小但肥壮的梭子蟹,切成块状后用盐生腌,因其咸鲜风味,是最适合下饭的。故此,有了后来的事。

十八岁出门远行。千禧年,在杭州念大学,2月14日,同乡的李同学给我的寝室楼打电话。那时,一栋楼一部电话,在规定的休息时间内可以接通,管楼的阿姨接听后,再用大喇叭喊某个寝室的某某同学接电话,于是整栋楼都晓得你有电话。

李同学说,我们一起出去吃个晚饭吧。在这样的日子接到电话是可以满足一点虚荣心的,我穿着白色大衣和白色短裙,以及那时候流行的白色松糕鞋(大抵是当时最好的家当了),与李同学一起坐公交车,去杭州的地标——武林广场的一家餐厅吃饭。谁也不晓得,2月14日,餐厅是只卖套餐的,李同学大约是狠狠心,也许是花了一个月的生活费,请我吃节日套餐,一份有红酒的节日套餐。

饭至半,上来一道蟹,一人一只。我翻了翻,没动,李同学问,你怎么不吃?我开始剥蟹,但手势笨拙,“你竟然不会剥蟹!”,他一看就晓得了,也惊到了。好吧,我确实不会剥蟹,从小家里吃的要么是蟹糊、蟹股,要么是葱油白蟹,那都是切成一块块的,我可能从未独立吃过一只完整的蟹。

李同学只好帮我剥蟹,飞快地剥好一只,又把自己的那一只剥好递给我,自此,我落下一个习惯,剥蟹吃蟹极慢。如有聚会,大家举杯,大家停箸,我可能一直在埋头剥蟹啃蟹中,这实在是枉为象山人。

罢罢罢,我即便是喜欢吃梭子蟹的,一般场合,我只好礼貌谢绝,不吃为妙。

于是,又想起一则旧事。中学时的一位学长,去江西念大学,家里办厂,经济条件好,9月开学,适逢梭子蟹季,从家里带了煮熟的蟹去学校,班里同学分而食之。两日后,隔壁寝室的同学求助,说这个梭子蟹无从下手,还放在搪瓷碗里。“当然是臭了,可惜了那么肥的蟹,只能扔了”,他说。他将这个当做趣闻轶事告诉我,觉得不可思议得很,自然是不知道我竟也有过类似情形。

3,

要吃蟹,自然是要笃悠悠地吃,要与有耐心的人一起吃。

葱姜爆炒梭子蟹、梭子蟹炒年糕、梭子蟹海鲜面、白蟹汤,都是尽力保持梭子蟹本来的味道,至于红烧、香辣的烹饪手法,在我看来,那是暴殄天物的做法,或者是因食材不新鲜而不得不为之。

一蟹上席而百味淡,清蒸最佳。梭子蟹洗净,蟹盖子朝下隔水蒸,等水开上汽后10-15分钟即可。熟了,就慢慢地拆蟹。蟹是烫手的,但无妨,肚子朝天,按住背甲,摘去脐子,把蟹身掀离背甲,吸一口汁水,再继续吃,拆开蟹钳,蟹肉如白玉晶莹剔透,咬一口,一丝丝纤缕毕现,其滋味远非普通文字可以形容。

与大闸蟹不同,吃清蒸的梭子蟹其实无须蘸醋,要的就是海水的咸味与蟹的鲜甜交织,张岱老先生早已有言在先,“食品不加盐醋而五味全者无他,乃蟹也。”

葱油亦是种吃法,蟹洗净剪块,平铺在盆子里,加黄酒少许,亦是隔水蒸10-15分钟,再另起一锅,锅烧热,少许油爆香蒜末和姜末,放蒸鱼豉油,加一点水稀释,煮开后浇在蟹身上,放一把葱花,最后热油一勺泼上,香味四溢。

“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世说新语》里这样写道。民间的说法,蟹性寒凉,饮酒是为了中和与平衡,黄酒、白酒都相宜,总归是不能用啤酒佐蟹,有引发痛风的风险,这是前人吃了无数只梭子蟹喝了无数瓶啤酒所获之教训。

但真正好吃梭子蟹的,还有一道隐藏菜单——咸炝蟹,那是海边人家家户户都会的手艺。梭子蟹清洗干净,沥水,按照一斤水二两盐的比例配置,姜切丝,蒜切片,加入花椒,搅拌后加到盐水里。提前准备好腌制梭子蟹的容器,玻璃瓶最佳,塑料的也无妨,消毒后放入一只只梭子蟹,再倒入配置好的盐水,盐水放多少呢?将蟹淹没即可,最后加一些白酒,拧上瓶盖,放到冰箱冷藏。二十四小时后,可以将梭子蟹取出,再用食品包装袋一只只单独装好,放至冰箱冷冻柜,想吃时,随时取出切块即可。我的老乡,定居台州的诗人蔡老师深谙其道,以上制作步骤,清楚详细地贴在朋友圈,可借鉴之。

这道菜,标准的名称是“生腌膏蟹”,不仅吾乡人爱吃,潮汕人也喜欢,陈晓卿老师赞“蟹膏贴服在上颚时,随着细小冰绒化开,如暗夜星空般深邃”,美食家说,它被称为海鲜冰激凌或者毒药,令人上瘾。

4,

令人上瘾,这是食客们最精准的评价,诚如李渔老先生所言,“无论终身一日,皆不能忘之。”是的,不能忘之,这来自大海的风味,一生经历20余次蜕壳,是梭子蟹本身,亦是随海风飘散的往事。

作者: 编辑:张泓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