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月明人尽望 |
Fashion.hangzhou.com.cn 2021年09月22日 10:29:40 星期三 杭州日报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也是古代写中秋的名作。 “赏月在山上最好”,这是《红楼梦》中令人难忘的一句话。少时读书,意随兴至,这些精彩处,便深深地烙印在脑海中。正是有了这些有趣的片段,多年后,教导儿子读书,还能依稀记得当年读书的场景。 赏月,文雅一点叫“玩月”。这个传统较为悠久,如刘禹锡有《八月十五日夜桃源玩月》,中秋佳节,登高赏月,天地开阔,如入仙境,良辰美景,实乃人生乐事。宋代的东京和临安是文人士大夫比较向往的地方。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生动地记载了“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普通人家,都会认真地准备一桌大餐,度过这个难忘的传统佳节。如果说关于北宋东京赏月的记载还是相对粗略的话,那么对于南宋临安的描写则更为细致。吴自牧《梦粱录》动情地描写了临安百姓赏月的情形,“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登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于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圞子女,以酬佳节。” 宴饮赏月习俗一直流传到后世,或许正如明代著名才子文征明《中秋石湖玩月》所说“清光万顷无人占,领取年年照白头”。中秋月亮的清光常有,无人抢无人占,可以用来行乐。《红楼梦》开篇第一回便写到了中秋,“一日到了中秋佳节,士隐家宴已毕,又另具一席于书房,自己步月至庙中来邀雨村”。文人雅士聚在一起,酒酣耳热之际,赋诗填词是家常便饭。甄士隐和贾雨村两人从“款斟慢饮”到谈至兴浓“飞觥献斝”,愈来愈有豪兴,“酒到杯干”,贾雨村不禁对月赋诗,诗云:“时逢三五便团圞,满把清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借中秋的聚会,曹雪芹巧妙地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线索,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月有阴晴圆缺,有月虽好,没有月亮,也不影响诗人的诗兴。范成大便写过《中秋无月复次韵》,有“纷纷苍狗雨云高”,道出了大雨到来前的风云变幻。中秋下雨,便看雨,也不失为一时的乐趣。文征明有《中秋日同诸友月洲亭看雨有作》,讲述了中秋看雨的心境,中秋遇雨,留下了些许遗憾,“独怜日暮移舟去,不得高歌载月还”。中秋的先雨后晴是意想不到的惊喜,更容易触发诗人的情思。文征明便遇到过雨后转晴的中秋,眼前的愁绪顿时如浮云一般消散,留下了《中秋日晚雨忽霁与诸友看月》。 中秋的吃食,月饼是必不可少的。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记载杭州风俗,“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阖家团圆,是朴素的愿望。没有月饼,中秋索然无味,杭州词人金堡写了《满江红·中秋无饼》聊以解嘲。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谈到中秋前夕,酒店会卖新酒,重新装修门面彩楼,吸引顾客来喝酒,市人争相来饮酒,吃的则有新上市的螃蟹、石榴、梨、枣、栗等。吃蟹的传统,在北宋已有。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代北京中秋饮食有桂饼、南炉鸭、烧小猪、挂炉肉、桂花酒、葡萄、柿子、栗子等。《红楼梦》则有提前准备好了西瓜月饼,“一一分派,遣人送去”,瓜果月饼自是少不了的,还有黄酒、烧酒等酒类饮品。 对于杭州人来说,中秋节的一大特色活动是游西湖和观大潮。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谈到中秋之夜,“人家有赏月之燕,或携榼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不难想象中秋之夜,西湖上人山人海的热闹场景。 而钱塘江大潮,名闻天下,于中秋之际,最为壮观。周密《武林旧事》云:“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作为杭州人的吴自牧在《梦粱录》中则自豪地谈到家乡的西湖美景和钱塘江大潮是“绝景”。 对于中秋观潮的书写,苏东坡是其中较为著名的一位。北宋熙宁六年(1073),时任杭州通判的苏东坡以观潮的形式度过了难忘的中秋佳节。他一口气写了五首诗歌,记载此次观潮体验,这便是有名的《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这五首绝句是对钱塘江大潮的生动记载,是诗歌史上的名篇。三年后的中秋,苏轼写下了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留下了一道长长的背影。而今又到中秋,家中的小朋友已能流利地读出“不知秋思落谁家”,令人感动。无论今年中秋的明月阴晴圆缺,都无法影响我们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
作者: 编辑:张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