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位妈妈晒出天戒吼计划 打卡戒吼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6年11月08日 10:48:03 星期二  都市快报

    

    管教孩子靠吼 孩子买不买账?

    妈妈比爸爸更易吼?

    幼儿园基本不吼 小学后基本靠吼

    快报记者把这个“戒吼计划”分享到一个幼升小的家长群,立即引起共鸣。

    “自己急了,难免的,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一位叫“果果妈”的家长还罗列了几种情况:儿子现在在学画画,有时看他心不在焉,就火了;和他说话,一副不想听的态度,或者直接打哈欠,很窝火;碰到自己心情不好,他又不断地烦你,也会发火……基本上是一些小事,可情绪瞬间就点燃了。

    事后想想,果果妈又觉得对不住孩子,“会和他道歉,关键是自己得控制住。”

    另一位妈妈的状态是,基本每天吼。儿子还小,太皮,有危险也不知道,管教全靠吼,“甚至会打几下,让孩子长记性。”

    俗话说:不谈成绩,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

    我们随机采访了几位小学生家长,发现为了学习成绩、行为习惯吼孩子的情况,比较普遍。也有家长基本不吼孩子,比较省心的那种。

    刚上小学的孩子,学习上难免会磕磕绊绊。有位家长说,孩子刚上小学,写同一个数字,写了几天还是歪歪扭扭,自己实在看不下去,感觉要爆发了,还好忍住了。“当时就在心里默念,这是亲生的!这是亲生的!这是亲生的!”

    孙女士的女儿在濮家小学上六年级,每天放学接回家,她做饭,女儿写作业。有些作业需要查资料,就给女儿备了个手机,但孙女士发现女儿用手机打游戏,会有瘾。“跟她说不要玩了,做作业,嘴上说好的,过了一会儿还在玩,我就火了,会吼两下。其他事情倒蛮省心的。”

    “上幼儿园时从来不吼,都是宝贝来宝贝去的,现在怎么可能不吼?”王女士说,自从女儿上了小学,自己讲话分贝就会不时提高几度。“主要做作业拖沓,学习吊儿郎当,成绩不太理想。单纯说基本没用,吼了会稍微长点记性。”

    应先生的女儿,四年级。“一般我们都不太会吼。有时候,作业要交了还没做,她妈妈会说两句。”

    除了学习,兴趣班也是家长抓狂的一个重要地方。游泳教练规定水下憋气要40秒,可是谢先生的儿子学了好几个星期,还是做不到,有些小朋友都可以憋1分多钟了,“当时差点就抓起皮带要打了”。

    记者 冯秋萍

    “第三天戒吼,时刻在挑衅忍耐度,虽然已忍无可忍,还是决定坚持,只是想知道7天戒吼效果到何程度。”

    最近,一位家长参加了“7天戒吼计划”活动,在朋友圈打卡。

    事出有因。上小学的儿子成绩不好,作业三天两头完不成,几乎每门功课的老师都在告状。这位妈妈一急,就会成“河东狮”,忍不住对孩子吼叫。自从打卡“戒吼”,基本每天都在说服自己:忍!忍!忍!

    那么,问题来了。靠吼的方式管教孩子,真的有效么?家长在哪些情况下,会忍不住对孩子发火?孩子的心理感受又是如何?

    家长为什么常常吼孩子? 现在家长比孩子更焦虑

    天长小学五(5)班班主任史建波老师,从事教育工作16年了。他认为,教育生态不平衡,导致学业压力重,现在家长比孩子还焦虑,这是个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家长越优秀,相对而言,对孩子的要求也越高。

    史老师在开家长会的时候也提到,他曾经也是被父母打骂长大的,其实是稀松平常的事,也没有因此记恨父母。林清玄的一句话让他感同身受:心中有爱,嬉笑怒骂皆是爱。“所以要看家长是报以什么样的心态在打骂孩子,适时适当地运用责罚的方式,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笕桥花园小学章剑娅老师说,自己的孩子有时说一两次不听,第三次也忍不住要吼的。“现在小学还好,课业压力不重,家长要吼无非是兴趣班、行为习惯上,总归是为孩子好嘛。”

    靠吼孩子是完全没效的 只是家长情绪的宣泄

    朱晓斌教授是杭州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浙江省社会心理学会秘书长、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对于这种常见的管教方式,朱教授直截了当地指出,“靠吼孩子是完全没效的,只是家长情绪的宣泄。”

    从脑科学的角度,人的大脑对习惯性的东西常常会自动忽略。父母第一次责骂的时候,孩子可能会被吓哭,暂时震慑住。但久而久之,次数多了以后,孩子就习惯了,有时候根本没在听家长骂的是什么。

    现实中,朱教授也接触到不少亲子教育的案例,也做过研究。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心理变化都非常微妙。

    孩子出生72小时,听力就会达到成人的70%-90%,一般医院在这个时候给新生儿做听力筛查。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外界的交谈,孩子已经听得很清楚了。

    幼儿时期(0~6岁),这个阶段的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父母经常吵架,孩子会不自觉地模仿,可能长大后就会吼父母。两岁以后,孩子就有自尊心了,当众打骂会让他感觉很受伤,形成自己的情绪应对模式。

    到了小学,孩子基本对老师的话,言听计从,家长的话,听而不闻。初中,也就是青春期,朋友就会变得比较重要,如果这个时期孩子叛逆,那么家长介入的作用,几乎微乎其微。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如果是遇事讲道理的家庭,孩子也会相对明理。如果家长对自身的情绪管理,本身是笔糊涂账,那就需要先检讨自己了。”

    朱教授说,追本溯源,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问题一出来,家长只靠一招“吼”的话,那会不断地恶性循环。以身作则,比说什么都有用。

    基本是妈妈在吼 妈妈骂我的时候,我心都碎了

    天长小学五(5)班教室的墙上,贴着诸葛亮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当提出“是否被父母吼过”的问题时,班里36名学生,有22名举手。有些频率很高,一天被吼好几次,甚至有被打的。

    这个话题,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倾诉欲。

    A男生的爸爸以前成绩非常优秀,名牌大学毕业。儿子成绩一不理想,嘴边就常常挂起“我以前学习那么好,你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之类的话。

    有位女同学忍不住吐槽:“幼儿园的时候很幸福,爸爸妈妈从来不打不骂。上了小学,态度马上转变,变得很凶,又打又骂,戒尺都打断过。游泳不好,会被骂;做作业太慢,也会被骂。最近妈妈出差,感觉好开心。但每次骂我,受伤的其实是妈妈。”

    末了,她悄悄说,每次被打被骂,她都会记在笔记本上。“不要每次都只是骂,希望说出到底哪里不对,怎么做才是对的。”

    还有的学生说,父母会因为教育理念不合,迁怒到自己身上。记者发现,举手表达的学生性格都比较活泼,表示父母没吼过的同学,性格则比较平和谨慎。

    笕桥花园小学今年秋季是第一次招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对家长和孩子来说是很大的一个转变。在相互适应的过程中,是否有矛盾呢?我们在一(1)班做了个小调查,全班41名学生,28名表示被家长吼过,基本是妈妈在吼,主要是吃饭慢、晚起上学来不及、作业写错等原因。有位男生说,“妈妈骂我的时候,感觉心都碎了。”

    怎样戒吼?来看看美国戒吼妈的体验

    戒吼是种怎样的体验?如何才能做到不轻易发怒?荣获美国《父母》杂志2013博客大奖年度最佳“达成目标”博客主“橘犀牛妈”,成功地当了400多天的“戒吼妈”,来看看她是怎样戒吼的:

    1. 孩子才是最重要的观众。如果你只有私底下才会对孩子大吼,你会发现孩子随时在查看你是否言行合一。而他们的评价才是你最该在意的——在孩子面前当理性的父母,远比“演”给陌生人看更重要。

    2. 孩子也是人,他们不可能永远都听话或不犯错,有时他们也有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成人也会犯错,难道我们就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别人对我们大吼大叫?

    3. 不能控制孩子的行为,但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就连成人都无法忍受总是照着别人说的做,怎能奢望孩子事事都跟我们心有灵犀。当孩子不听话时,“暂时走开”冷静过后再用新方式沟通,会比不断吼他“快点收玩具!”更有效。

    4. 狂吼无用。只会让场面失控,况且孩子也听不清楚你在骂什么。

    5. 善用“还好”、“幸好”、“至少”,让怒火转弯。

    6. 多半问题不是出在小孩,而是自己。虽然这样想可能会让自己不太舒服,但请扪心自问,当你濒临失控时,是不是因为跟老公吵架、一堆待办事项逼得你快发疯、公事很忙、身心疲惫,而眼前这搞不定的小孩就是压倒你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是,下回快狮吼前要在心中对自己精神喊话:“你不是真的跟孩子生气,不需要大吼大叫。”

作者: 编辑:吴燕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