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年底开拍续集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2年05月30日 11:08:56 星期三  都市快报

    当你真正到田野里去了才发现,很多美食不是我们原先以为的美食。

    在中国,纪录片从来都是小众产物,没有哪部纪录片得到过大众的认可。《舌尖上的中国》改写了这一切。这部讲述美食的7集纪录片,通过对食物朴素细腻的描述,在央视播出时,其收视率和走红程度,超过了所有的电视剧。

    很多人认为,这部纪录片的热播,反映了当下中国人对食品安全的渴求心态。还有人将《舌尖上的中国》视为献给普通劳作者的颂歌,因为里面包含着很多人类的情感与智慧,以及一种久违的乡土感。当然也有人提出过疑问,舌尖上的中国,真的是我们生活的中国吗?毕竟我们每天都在面对苏丹红、三聚氰胺、甲醛、瘦肉精、重金属、硫黄、明胶等化学食品。

    总导演陈晓卿认为,他所做的事情,只是出于对食物的尊敬,“我真是太爱吃了,没有什么是我不爱吃的。能够把吃和纪录片结合起来,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交代清楚,只能从正面的方向去描述。”

    不管怎么样,《舌尖上的中国》目前确实红得一塌糊涂。为此,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刘文宣布,《舌尖上的中国》将在年底开拍第二季。

    为了讲一个好故事,很多省份的美食来不及拍摄。

    食材、主食、转化、储藏、烹饪、调和、生态,这是《舌尖上的中国》的7个主题,讲述中国人千百年来独特的饮食习惯。但在表现手法上,特别是配音旁白部分,采用的是国外纪录片的创作习惯。

    探索频道亚太地区节目总监魏克然说,国外纪录片有两大制作标准:找平衡和抓眼球。“节目一开始,故事主角必须在30秒内吸引观众,它可能是一个事件正在发生,也可能是一个人正在赶往某地,更可能是制造一个悬念,使得观众不得不跟着往下看。等到最后,再公布故事的答案。其实就是把好莱坞电影和新闻报道进行混合,然后找到平衡。”

    《舌尖上的中国》采用的正是这样的叙述方式,比如第一集中出现的鱼把头,一个70多岁的老人,带着大家去冰河捕鱼,正当观众看着渔网一点点拉上来,镜头突然跳到另一个地方,开始讲起另一个故事,观众只能继续看下去,想知道鱼把头最终到底有没有捕到鱼。

    而这就要求出现在纪录片中的人物,有丰富的故事性。因为对这方面过于偏重,导致很多省份的美食来不及拍摄,陈晓卿承认,“做电视肯定追求视觉冲击力,所以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选择附带更多信息的美食。”

    等到第二季开拍,陈晓卿打算事先花更多时间去各地做调研,然后拍摄更多地方的美食小吃。

作者: 编辑:陈琳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