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代放映员:从胶片到数字的变迁 |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6年11月22日 11:01:58 星期二 来源:杭州日报 |
“我同你们一般人看电影不一样,你们是看故事,我坐进去是看声音、光线、清晰度、色彩。”当了大半辈子电影放映员的沈余淼66岁了,他说自己观影没有什么偏好,“一定要说的话,我欢喜好莱坞大片。它的制作各方面的技术含量,是国产片没办法比的。” 22岁的葛靖是沈余淼的同行,在另一家电影院工作。“我爱看科幻片和动作片,反正视觉上最好要有奇观性的效果。” 都是技术流,大概是这两个异代电影放映员最大的共同之处。最近让葛靖印象深刻的是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这部电影用120帧拍摄,创下影史先例。尽管据说全球只有五家电影院能以120帧的效果无损放映,但杭州能放本片60帧版本的影院和影厅不在少数。在葛靖看来,60帧也足以让观众感受到画面亮度、清晰度、3D效果比以往的24帧电影更佳。 沈余淼也认可这种视觉效果上的进步。上世纪70年代末他放过陈强主演的《魔术师的奇遇》,那是中国最早的3D电影,当时叫“彩色立体宽银幕影片”。近30年的从业经历中,沈余淼看着电影技术一步步演进,也见证了杭州电影院的发展史。 当了大半辈子电影放映员的沈余淼 沈余淼的各级上岗证 三十年风云,省公司后来居上 在放映界,沈余淼算是见过大世面的。 这两年电影院遍地开,想投机赚钱的大有人在。沈余淼说,这样下去,估计很快要倒掉一大批。 这样的事情不是没有过。本来“文革”后杭州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下称“市公司”)下属的电影院只有西湖、太平洋、新华三家,加上人民电影院这些区级的,总体也不多。那时上面下了文件,鼓励多开电影院,增加人民文娱活动。于是杭州市区巴掌大的地方开出了一大批放电影的俱乐部,论密度,恐怕比现在还高。 市运输公司在半道红有个很大的礼堂,当时也作为电影院,沈余淼自告奋勇,在那里当放映员。那时一票难求,几乎场场爆满,托他买票的大有人在。 十年之后的1987年,沈余淼事业第一阶段告终。那时候好莱坞大片很难引进,电影院放来放去就这几部国产片,质量高的很少,加上娱乐方式多起来,卡拉OK,舞厅,棋牌,对电影院冲击很大。“原先电影院挺俏,虽然我们放映员待遇同外面工人一样,但是听起来好听。等到这个辰光,不值钞票了,票子送给人家也没人要看。” 这样一来,出现了俱乐部的关门潮。而沈余淼作为杭州电影放映界的技术红人,趁机跳到了市公司下属的太平洋电影院,进了文化系统,一直做到21世纪初单位转制他退休。在那里,他见证了浙江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下称“省公司”)的崛起,以及省、市两级公司之间的竞争。 从成立至1993年,在长达44年的时间中,省公司的功能一直是单一的电影发行。直到1994年提出“以影为主,多种经营”的经营思路,组建浙江省电影总公司,才走上多元化发展的道路。沈余淼记得上世纪90年代末,原来许多的俱乐部渐渐消失,除了三家市属影院已经不剩几个了,省公司抓住政策开放带来的机遇,投资兴建了庆春电影大世界。 庆春最厉害的一招是它的多功能厅。“太平洋就一个大厅,虽然位子多,但是有的场次、有的片子观众少,十几二十个人,不是浪费吗?庆春独创的多功能厅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一个影院跑进去,里面14个小厅,观众各种需求各种口味都满足。刚开始效果不见得很好,一年之后见成效,全国出名,外地经常来参观考察,生意也越来越好。” 在沈余淼看来,正是省公司的后来居上导致市公司逐渐走下坡。明年初西湖电影院的回归或许能让老杭州拾回记忆中一些美好的时刻,但在新世纪以来院线争战的版图划分中,省公司旗下的时代院线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很难再被撼动。 22岁的葛靖入行三年多了 胶片机淡出,放映员渐成鸡肋 沈余淼亲身经历过的杭州影院风云,对江苏人葛靖来说无异于前朝旧事。1994年,省公司改制,《亡命天涯》成为第一部中国引进的好莱坞大片,葛靖于这一年来到人间。 从事电影放映这一行的理由对葛靖来说很简单,就是觉得放电影这件事很神奇。入行几乎是零门槛,入了以后再跟着前辈边做边学。在金逸影院干了两年后,葛靖跳槽到传奇奢华影城,原因是离家近一些。至于收入,他说其实全杭州的影院哪家都差不多,普通员工每月2500元到3000元,主管级的3000元到3500元。 行业经验三年多的葛靖如今是传奇奢华影城的机房主管。他和三位同事轮班工作,每天晚上按照市场部给的排片表,将第二天各厅的电影播放时间输入服务器。到时候,服务器会自动让放映机播放电影,而葛靖们只需在放映室通过小窗观察片前广告和正片是否准时播放,以及为极偶尔出现的放映故障、事故而待命。 葛靖从入行起就一直和这些数字放映机打交道,他没有接触过胶片放映机。数字机的出现大幅减轻了电影放映员的工作强度,同时也让电影院节省了人力成本,电影放映员逐渐成为一个看起来有点鸡肋的工种。 从胶片到数字,这样的转变在很多人眼里大概是技术的更新换代。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洗印录像技术厂和上海电影技术厂先后取消了胶片生产,从全世界来看,也极少有导演坚持用胶片这种成本高昂的介质来拍摄——即便拍出来,拥有胶片放映机的电影院又还有多少呢? 退休后,沈余淼又在省公司旗下的奥斯卡电影大世界工作了十多年。这家影院最开始在望湖宾馆对面的环城西路3号,叫奥斯卡电影院,后来因为环城西路改造,就在龙游路的都锦生丝织厂租下旧厂房,建成现在的影院。“所以这里的层高很高,不像杭州其他电影院机房那样压头压脑。”他指着机房里的几台大家伙说,“这几台都是胶片机,我们仍旧保留着。” 沈余淼认为,数字并不见得能够完全替代胶片。清晰度是数字好,但是色度还原方面,他认为数字肯定输给胶片。这就像手机拍照轻而易举的今天,仍然有少数爱好者仍然坚持用胶卷来摄影一样。 “我们那辰光要求很高,有上岗证才可以当放映员的,否则不允许。而且这个职业里也要一级级考上去,我1990年就到顶峰了,放映技师。”言谈之间透露的自信可以视为沈余淼对过去这个身份的怀念。“最早我们用皮包机,后来用固定机,灯源从碳棒到氙灯,对放映员来说是减轻负担了。现在年纪轻的这批同我们已经大不一样,都是自动化了,好比挡车工。而且电影院也留不牢人,待遇低。” 葛靖也坦承现在电影放映员不需要经过认证上岗,但仍希望尽可能带给观众良好的观影体验。对他个人而言,并没有打算在电影放映员这一条道上走到黑。他想在目前的岗位上尽量多学东西,一旦有合适机会,还是打算实现职业生涯的转型。 10天前,李安导演带着全球首部120帧影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与中国观众见面,就目前的技术手段而言,全国只有五家电影院能够播放该影片最高版本,现场的火爆程度堪比春运现场。 电影采用4K、3D、120帧的技术拍摄,一时间引起了整个电影世界的关注。甚至有人预言李安将会在詹姆斯·卡梅隆的3D版《阿凡达》之后再次引发一场电影世界的革命,而李安本人则称这种做法为“撼动旧思维、拥抱潜力无限的数字技术”。 电影拍摄从胶片到数字技术,再从简单的数字技术到高端的数字技术,技术变革日新月异,由此带来的观影体验大幅度提升。当然,也有人在怀念胶片时代,像杭州的老放映员沈余淼。 电影世界的竞争早就从拍摄端影响到了院线端,在杭州的影院江湖,120帧自然是时下最热的话题。但比这个话题更重要的,是在过去几年的“黄金时代”之后,各家院线如何在寒冬里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活下去,并活得好一点。 |
作者:记者 张哲/文 法鑫/摄 编辑:吴燕 |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