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卡令”来了 以后银行卡真的不能随意办了
Fashion.hangzhou.com.cn  2015年12月30日 11:46:50 星期三  来源:杭州日报

    走进银行营业厅,都会有工作人员上前询问是否要办理银行卡。在很多人皮夹中的银行卡已经开始“泛滥”的时代,银行终于开始限制你办卡的张数了。

    日前,银监会下发了《关于银行业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工作事项的通知》,规定明年1月1日起客户在同一机构开立的借记卡不超过4张。

    记者致电浙江银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已收到银监会发布的通知,并将严格落实文件内容。记者走访了杭城各大银行网点,多数银行人士并不知晓此项新规,而目前,部分银行对办卡数量并不设限。

    新规:同一家银行,个人办借记卡不得超过4张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只有工行在其官网重要公告处发出了一条“关于控制借记卡开卡数量的通告”,其他银行并未作出相关通知。

    工行公告显示,自2016年1月1日起,同一客户在该行全国范围内开立借记卡原则上不超过4张;如果已持有4张(含)以上借记卡的,将不予开立或激活新的借记卡(社保卡、医保卡等专属账户的借记卡除外)。同一代理人在工行全国范围内代理开卡原则上不得超过3张。

    对此,记者拨通了95588工行客服电话,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工行规定是同一客户在工行的借记卡开卡数量最多不超过10张。工行凤起支行的大堂经理告诉记者,银监会的措施将从明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如果已有4张借记卡的客户,在此之前还是可以申请办卡的。“另外,在此之后,如果已有超过4张借记卡的客户只是不能继续开立,并不会要求强制销户。”

    探访:多数人士并不知情,部分银行办卡数量不设限

    昨日,记者走访杭州多家银行发现,除工行外,其他银行网点的工作人员均表示尚未收到总行相关通知,不清楚何时开始执行此项规定。

    在位于延安路的建行网点,当记者询问办理借记卡目前有何限制时,相关人员表示,“只需要凭个人身份证就可以在柜台办理,一个网点一天只能办一张借记卡,但过几天再来办也没有影响,而且办卡数量也没有限制。”

    体育场路上杭州银行某网点的工作人员表示,同一类别的借记卡最多能办3张,我们银行大概有3种类别的借记卡,也就是说一位客户最多在我们这儿办9张借记卡。

    屏风街上招行一家营业网点的大堂经理则对记者表示,该行按照现在的规定,一张身份证最多可以办理10张借记卡。“但一般我们最多给一位客人办3张。如果相关规定正式出台了,我们一定也会立即执行,限制办卡数量。”

    值得注意的是,记者调查了解到,部分银行对借记卡开卡数是没有确切限制的。

    成因:打击银行卡买卖“灰色产业链”

    “高价收购各类闲置银行卡,卖身份证帮忙办张银行卡”,眼下,像这样的广告时常会通过手机短信传播。白领李小姐告诉记者,她和同事都曾收到过类似短信,“收购银行卡的价格从50元到400元不等,一张身份证则能卖200元”。

    记者了解到,从收购身份证到冒领银行卡,再到网上买卖和实施电信诈骗,已形成一个完整的灰色产业链。“电信诈骗案中,诈骗人员在得手后会迅速将资金分成小数目的款项,通过网上银行转移到几张甚至几十张银行卡中,化整为零,然后再从ATM机里将钱取走”,某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银行卡有的是居民身份证丢失后,被人冒名开卡,还有的甚至是持卡人自愿办卡出售的。

    据了解,普通的银行储蓄卡约50元一张,如果将多家银行储蓄卡成套打包,并附带绑定号码的手机卡、身份证、网银U盾等整体出售,价格将会更高。如果持本人身份证在多家银行开通有网银功能的银行卡,再成套卖给收卡人的话,可获利近千元。

    而目前国内一些银行对客户的借记卡开卡数量不限制,也为非法买卖银行卡提供了便利。业内人士表示,控制开卡数量,主要是为了防范电信诈骗。“在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有些人开了一百多张卡,然后再卖给不法分子,而这些借记卡最终用于诈骗人员的销赃。”

作者:记者 李超 于洁婧 见习记者 凌怡 编辑:吴燕

我也来说两句: 0条评论 查看评论
 会员登录名 密码 [注册]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5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