桨声灯影话东河
Fashion.hangzhou.com.cn  2021年07月02日 10:16:56 星期五  杭州日报

数年前我住大东门,晚上去东河边散步。站在太平桥上远眺:头顶一弯新月,两岸高楼耸峙,倒映于水面的灯光星星点点,形成一道迷蒙的“峡谷”,桥下画舫悄无声息漾来,徐徐隐入深处……暮秋时节的夜东河竟有如此幽雅恬静。

东河,这条充满人间烟火味的,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杭城内河,有不少轶闻趣事还尘封着,在我眼里,东河无论自然还是人文景观,都可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媲美。

顾国泰

遐想南宋东河

淳熙年间,一艘官船晃悠悠地从苏州摇向杭州,船上载有唐氏兄妹,两人都身高“一丈二尺”,比今天的姚明还要长出一截,“倚市檐憩坐,如堵墙。不可出,出则倾市观之”。已在德寿宫里享清福的高宗,闻说有和菩萨庙里丈二金刚那么高的巨人,很好奇,“必欲见之,遣诣北宫,惧其聚民,乃卧而泛之河,至望仙桥专舟焉”。

这是明代《西湖游览志余》记载的故事,可惜没说是沿哪条河过来的。宋时城外有菜市河,城内自东往西有盐桥河、小河、西河。这四条河里,走西河分明是套远路,小河不通舟楫,剩下就两种可能:一是经天宗水门(今武林门附近),沿盐桥河直达北宫,不过这样的话,最后那句“至望仙桥……”就属多余;要么走“北通潞水之帆,南舣荆川之楫”的菜市河,沿此河过来路是最近,但须在新门上岸,门内即望仙桥街,走不了几步,在望仙桥下坐船抵达大内。

记得一直以来有种说法:菜市河沿线早年除了五柳御园和极少的几个集市、庵庙外,鲜有人居:章家桥东乱坟岗,太平桥堍是葬宫人的地方——“碎玉断钗,时露于墙根脚畔”……菜市河果真如此荒凉凄清?我不免起疑,从临安三《志》等记载看,宋室南迁以后,临安府内人满为患,“府城之外,南北相距三十里,人烟繁盛,各比一邑……”南宋13座城门中,有7座在城东,菜市河流经之地,平均每里路就有一座。

我不由想:城门按理是根据需要而筑的,城门多往往意味着进出的人多,那么人多在哪里?当时有句民谚叫“东菜、西水、南柴、北米”。城东是菜乡,不说菜农,单是菜市就有沙田市、坝子桥市、北土门市、南土门市等;说到西水、南柴,钱塘江浩浩荡荡,从上游下来的货物,在此不仅形成柴炭行、竹木市、山货行等,还有鱼鲞市、蟹行、姜行、菱行、南猪行、布行、鸡鸭行等,当年有不少货物,在通过菜市河进进出出,所以有“论担东门之菜,计舱东笕之麻”之说;北米本在湖墅,但《梦粱录》记载“杭州人烟稠密,每日民食不下三千余石。新开门外米市三四十家,接客打发,分售铺家……”

另有林正秋先生《南宋都城临安研究》记载:“城南江干(钱塘江边)和城北运河码头,旅社亦相当密集。”那里的各式作坊、饭馆、酒楼、栈房、过塘行以及属官方性质的课税局、仓廪、军寨等等,皆在此生根,形成一条供应链,链的末端还衍生出了瓦舍(游乐场所)——瓦舍勾栏充满诱惑,“碧瓦红檐,歌管不绝,官长往往游焉……”记载中东城下有便门瓦、候潮门瓦、小堰门瓦、新门瓦(又名四通馆瓦)、荐桥门瓦、菜市瓦、艮山门瓦,再加上数不清的寺、观、庵……由此看来,传说中的东城内外有多寂寥,也许不至于吧!

河与桥,桥与百姓的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

元末,菜市河揽入城内,乡下妹子有幸成了城里姑娘。自那时起菜市河与盐桥河相邻。为了便于识别,杭人称居中的盐桥河为中河,“以小河在其西,遂呼此为东也”。

“东河自断河头至艮山水门,凡八里、十二桥,一水通波,长虹跨影,其间艑郎之橹,浣女之砧互相应和,过之者如闻水调歌头矣”——明清年间的东运河满溢天然野趣。

从明清舆图上看,清泰门与庆春门的中间有条横河,该河西端接南北向的东河,东河“其南行者,本与昔日之茅山河合,茅山河既湮,此河亦断,今之所谓断河头也”。断河头在今清河坊东面,当年因筑德寿宫,填埋了南通龙山浙江闸、北抵梅登高桥的茅山河(位于中河、东城墙之间,宋时菜市河在此接茅山河),茅山河一填塞,菜市河跟着断了南水源,断河头后来就阴差阳错地,被认作是东河的南端。

东河两岸杨柳依依,故又称“柳河”,当年“灯火隔帘人隐约,小楼临水坐吹箫”,沿途有数不清的河埠头。

船只停靠有个约定俗成,从塘栖载运枇杷、甘蔗、蜜橘、菱、瓜等来的,多泊断河头,新开门外米市在米市桥(今斗富二桥)两侧,“米市桥”顾名思义,以装卸粮食出名。春熙桥一名装驾桥,“相传宋高宗自越州渡江归临安,泊舟装驾于此”,故名装驾桥(今章家桥)。

万安桥位于东河中段,“西岸洼然广阔,湖州小圈篷船(包括越州乌篷船等)皆停泊于此”;该桥附近“横河叶家船埠,专应上塘河差役,织造府解上用龙衣船,必泊于万安水次”;万安桥西侧的宿舟河下是南宋船廨所在;桥西北的狗毛滩、羊毛滩“多泊下河垃圾,肥粪等船”——列位看官别一见“粪”字就捏鼻子,东河上当年也许数粪船最牛,南宋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写过:“曾见粪船,亦插德寿宫旗字”——那时浙中税赋横征暴敛,金汁行老板气不过,干脆行贿宫中管事,在船头插上德寿宫旗,一路威风凛凛的,看谁敢打太上皇的主意!

菜市桥与万安桥相邻的两码头是东河航班主要站点。据《杭州交通寻踪》记载,内河航线中,菜市桥多达13条,万安桥则有11条。从《1931年杭州市内河航班班期表》上看,菜市桥码头发往各地的班次达22个,分别为笕桥、彭家埠、临平、海宁、塘栖、崇德、南浔、嘉兴、苏州等地等。有诗云:“香市喧阗松木场,年年三月集村航。分头翦路东河去”——过去人们来杭烧香,习惯坐定时航班,在菜市桥落船,再沿中河、西湖、松木场、茅家埠码头去灵隐,要省力许多,何况沿途都是好风景。

菜市桥过后是太平桥,两桥中间河埠以装卸缸甏等陶瓷器皿为主,故桥边有缸甏巷。太平桥西旧有运盐批验所,“盐商船从艮山门入,泊于太平桥”。再依次过来是端平桥,该桥清初重建,称广安新桥,新桥桥头曾是文人墨客赏月之处,有诗云:“同上新桥看明月,玉波浮动夜珠来。”

新桥畔有广济粮仓、永济仓,还有筑于钱氏园基的盐义仓,早年以装卸盐、粮为主;新桥北的宝善桥下,“地名庄船步(即埠),为苏州庄船停泊之所,又下为扬州、盛泽船停泊之所,船步有石梁亭”,清《重建观成堂记》说杭绸“初则行销南洋……愈推愈广,远至欧美”,由于行程远,所以有“庄船埠头挂布帆”一说。清末宝善桥专泊杭城信局船,而江苏高邮贩鸭船也“多聚东河之滨”。

白云苍狗,世事变幻,这菜市桥一路而来的风景,一直与民生息息相关。

东河上的龙舟竞渡

西溪“龙舟竞渡”现在年年举行,蒋村深潭口两岸每逢端午节便热闹非凡,龙舟竞渡成了西溪的一张金名片。别以为杭州的龙舟竞渡只有西湖、西溪两地,其实城东北很早就有了。宋张镃《四并集》载:“五月,沙河观龙舟。”清代翟灏解释说,“余杭门,今改名‘武林’,其东,正后沙河也……约斋(即张镃)游赏之地,悉距南湖半里。此沙河,当断属后沙河”——后沙河即指艮山坝后的那段水域。那时龙舟去后沙河竞渡,除了翻艮山坝外,应该还有其他途径,因菜市河“其源本通保安水门”,不排除龙舟早年从该河南端入城,与盐桥河、西河等赛船在南湖汇聚,出天宗水门,在后沙河一决高低。

清初,人们嫌东河竞渡不过瘾,将龙舟竞渡的锣鼓一直敲到半山脚下。康熙时的《仁和县志》说:“市河龙舟出艮山门,至半山而还,仕女倾城出观,远者驾舟设宴以还。河干蜂屯蚁聚,簇拥喧阗。龙舟多至数十,饰以彩旗、锦伞,映波耀日。棹舟者皆裹五色巾,著画绣半臂,裸手足,运动如飞,虽没水不畏,呼耶之声,助以金鼓,观者震魂荡魄而不知返。”船上有一种表演,叫雀竿:“树长竿于庭,高可三丈,一人攀援而上,舞蹈其颠,盘旋上下,有鹞子翻身,金鸡独立,钟馗抹额,玉兔捣药之类,变态多方,观者目瞪神惊,汗流浃背。而为此技者如蝶拍鸦翻,蘧蘧然自若也。”雀竿在船上操作难度很大,这项精彩的杂技源自南宋或更早时,今天作为保留项目仍在发扬光大。

清中后期,新桥附近举行“彩虹竞渡”。丁丙说,“彩虹渡,在广安新桥夏侯巷,道光咸丰间,每岁端午,竞渡于此极盛。”龙舟赛罢,另有崇善神祠一班人马过来舞龙灯,为“东嘉忠靖会”助兴,要一直闹到午夜过后方休。清《武林风俗记》说,“又有由东河来者,游人坐船,敲打锣鼓,名曰:‘游短景儿’,五月初一至初十止。”可见要整整玩上十天。还有“宿舟河下夜如潮,灯火盘龙舞一条。蜕骨通神逃劫火,依然鼓板闹元宵”——每逢元宵、端午,宿舟河下也同样忙得不可开交。

那时的东河就是好玩!

老一辈人记忆里的东河

著名文史专家、原浙大教授毛昭晰先生是东河通,抗战胜利后,他随父迁居银枪班巷,读横河小学时住大学路,后移居小营巷,每天都要行走于万安桥、菜市桥、横河桥之间,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在他的记忆里,“每到一个时令季节,农民就划着小船来到东河的河埠头,叫卖农副产品和刚从田里收起的蔬菜瓜果。夏天的西瓜更是一船船源源不断地运进东河,居民们每到晚饭后总能在河埠头买到甜甜的新鲜西瓜。农民卖完了瓜果,就去街上买些家中需要的日用品……称心如意地满载而归。”

说到河上的几座古桥,毛昭晰记起一首儿歌来:“江北佬,背稻草,一背背到横河桥,叭哒摔一跤,捡个大元宝。”这首儿歌风趣、粗野,看似随口荡荡的,结果一查资料,还真与在横河桥边搭草棚儿的苏北贫民有关。毛先生还说,“万安桥是杭州城里最高的桥梁之一,桥边的码头也是城里最大的客运码头,桥下是杭城端午节龙舟竞渡最热闹的地方。”

他的偏爱不无理由——东西向的横河在万安、淳祐两桥之间,与东河汇合,整片水域呈“丁”字形,很宽阔,形成一个不小的水市。清《续东河棹歌》里有诗云:“水成‘丁’字比秦淮……”把东河比作秦淮河,可见当时这里有多热闹。

毛先生回忆:“站在万安桥上沿横河向东望去,几十米开外处有一座架在东河支流横河上的西横河桥,桥边桥北的小路是用石板和鹅卵石交替铺设而成的,名字叫做‘大河下’,大河下是一幅由吊脚楼、河埠头、小划船和青石板组成的水墨烟雨图……东河直大方伯一带有关帝庙、节义庵、接引庵、报恩院、圆通寺等寺庙庵堂,有人就索性给此地一条小巷取名为‘阿弥陀佛弄’。”

毛昭晰所说的这些细节是书上找不到的,属于老一辈人记忆中的东河。

“大乔小乔”,串起杭州清丽风景

《1931年杭州市内河航船业一栏表》中记载:菜市桥至笕桥的航班为两日一班。上世纪50年代中期,该航班还在运营。我家住笕桥直街60号,隔壁就是江干区运输队第六(笕桥)中队办事处,有木帆船16只,经营钱塘江和内河运输业务。我曾随父搭船去菜市桥,上岸后父亲在河埠头西侧的韩大兴糕团店里,买了两块油亮亮的条头糕,上面撒有桂花、红绿丝,吃起来又香又糯,至今不能忘记。

那时沿岸污水直排东河,东河成了发黑发臭的龙须沟。环境污染成了市民的心头之痛,治理河道再次摆上市政府的议事日程。

据不完全统计,中东河的较大治理,在唐、五代有4次,宋16次,明4次,清10次。民国时没怎听说有治理,河道倒是被填埋了好几段。1983年,中东河两岸民宅动迁,河道挖深拓宽,终于有了现在的雏形。2009年,中东河综合整治工程启动,这是一次重大的提升,加上之后的五水共治,中东河犹如“姑娘十八变”,悄然变成一个绝代佳丽。

如果把中河比作大乔,那么东河就是小乔,“大乔小乔”串起杭州清丽的风景。综合整治后的东河全长4135米,河东侧游步道上还新增了6座袖珍型小桥,名字也很好听:荷祥、盈祥、福祥、瑞祥、兴祥、盛祥;加上古桥及后建的解放桥、凤起桥,共有20座桥。晚间沿这条花木扶疏的“柳河”行走,可笃悠悠地品味朱自清笔下的“桨声灯影”,苏东坡描绘的“云烟湖寺家家境,灯火沙河夜夜春”,仿佛也在眼前。

作者: 编辑:张泓
『相关阅读』
杭州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杭州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杭州网(包括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杭州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杭州网联系。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